台独分裂国家、毁灭家园、破坏和平、引来杀戮,乃大恶。消灭台独分子是除大恶,乃大善之举,为无量大功德。 随意放生不是行善积德,而是作恶。放生请尊重当地生态,放生外来物种破坏平衡,是大恶。

大乘入楞伽经问答品第二

大乘楞伽问答第二

将释此品略启五门。一来意二宗趣三解妨难四释名五释文。初来意者。前品序分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此品来也。二明宗趣者。谓一切诸经各自有宗。故先德言承言须会宗。今别明此经宗趣。然下品又云一切法不生。不应立是宗者。斯言遣滞耳。若无宗之宗则宗说兼畅。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是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是故知此自性清净圆明真体。德用难思。本来具足悉是一切诸佛众生本所乘之宗。亦是一切。若凡若圣。皆乘此法。到如来地。而为其趣也。但众生不自了知随顺悟入。以诸妄想染污故昏昧劣耳。三解妨难云。梵本既一。何故三师所译品目一多不同答曰天台云。品者或佛自唱。或结集所置。或义译增足。又云夫分经节文悉是先贤兰菊各擅其美。后生不应是非竞诤。无三益。丧一道。三益者。世界等三悉檀也。一道者。第一义悉檀也。是故当知品目离合。或一或多皆方便故。四释品名者。谓此正宗首品。是一经大位总问答也。从集一切法品。初诸识章讫断食肉。凡十四品。名别问答也。谓大慧首以一百八句。同为一结。总问如来。如来一一牒领所问。随句答之。所谓生句非生句。常句非常句。乃至一百八句。皆以非字答之。欲其离念入心真如门也。故云问答品。次经文下即正释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曲躬恭敬而说颂言 摩帝此云慧也。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即西域仪也。表荷担佛法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自下八颂总叹佛德也。言世间者。众生世间也。叹佛了众生虚假。如空中花故无起灭。谓如来正智观察。不得此众生为有为无。故无缘大悲任运而起。若计有众生而起悲者。名爱见悲也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者。五蕴世间也。谓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诸法也。法既如幻。心识亦亡。此叹如来观法如幻以成大悲也

世间恒如梦远离于断常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此总言情器世间也妄计有色。色坏名断。又计有识。识更受生名常。佛知世间如梦所见。即无色识可计断常。是叹如来了二见如梦以成大悲也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烦恼者。烦恼障也。尔焰者。所知障也。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了二空。障元无有。此叹如来达人法二空。二障清净以成大悲也。问既人法空寂。二障元无。如来云何而兴大悲。答众生不知此理。故迷妄颠倒流转无极。今令众生悟入斯法。是则真实而兴大悲。故净名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则真实慈也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远离觉所觉若有若非有 对生死说涅槃。对众生说佛。佛知生死如梦无体。故不住涅槃。知众生如空花不实。故不住佛。譬如有病则说药。无病不得说药。故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无佛故无能觉。无涅槃故无所觉。有佛无佛。有涅槃无涅槃。乃至有无等二见。悉皆远离。故云远离觉所觉。若有若非有

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大般若云。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灭。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常尔故。能达是者名称赞佛

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云何于牟尼而能有赞毁 离根境相。出凡圣量。是则名见佛。牟尼此云寂静。离见超情孰能赞毁

若见于牟尼寂静远离生是人今后世离着无所取 言远离生者。离相流注二种生也。一本作寂静离生灭。以是观者名为正观。故云是人今后世离着无所取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大慧自言有大乘机。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佛为尊中最上也

时世间解闻是语已普观众会而作是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证之境界 世间解者十号之一也。上世间生灭如空花等。是佛自证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以偈问曰 此后凡四十八偈半。问百八句见也。百八种见者。或一句为一问。或两句为一问。或三句为一问。乃至十句为一问。或一句为两问。有广略不同。不可一一如数然此百八门。正问上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度众生对治法门是故大慧。举上与摩帝菩萨游诸佛刹所见之事。故下问山海日月等。即五法中名相妄想。下问诸禅解脱等。即五法中正智如如也

云何起计度云何净计度云何起迷惑云何净迷惑 上二句问妄计度性。起灭染净。下二句问无明缘起。流转还净。如下二种沙门婆罗门中别答

云何名佛子及无影次第 问菩萨何故名佛子。及问真实无相法中因何有次第。既有次第何名无相。言无影者。即无相也。但译文变尔

云何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问如来在刹土中化众生化相及破诸外道也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能解 问法本无缚而谁求解。既二俱亡复至何所如下一切法深密义。及解义相中别答

云何禅境界何故有三乘 上句问诸禅以何为境界下句问佛乘本一因何而有三乘差别。如下四种禅及三乘一乘觉中别答

彼以何缘生何作何能作 问因缘所起本自无生。若体不生。何有能生因及所作果。如下一切法因缘相中别答

谁说二俱异云何诸有起 上句问诸外道四句妄见。此即举中二句以该上下。如下离一异俱不俱中别答。下句问云何欲色无色三有起也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尽定云何为想灭云何从定觉 上二句问小乘外道四空定。及灭正受。下二句问灭受想定。想受既灭。何因复从定觉。若从定觉。灭义不成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问禅定所持神通去住自在也。进名为去。持名为住。如下三种意成身中别答

云何见诸物云何入诸地 问心外无物。云何知见五法三自性等悟入诸地。具诸佛法至如来位。下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相中别答

云何有佛子谁能破三有何处身云何生复住何处 上二句问诸佛子。谁是破三有生死者。下二句问破三有处。及何身破三有。既破三有。复何处生

云何得神通自在及三昧 问神通三昧以何而得。此征起修因也。如下诸佛有二种持中别答

三昧心何相愿佛为我说 上句问三昧心何相。有相非三昧。下一句结请

云何名藏识云何名意识 此问八识得名所由。下句一本谓云何意及识。如下诸识章别答

云何起诸见云何退诸见 问诸识生住见相。及灭见相。如下二种生住灭中别答

云何姓非姓云何唯是心 问既有三乘五姓之异。云何复说唯是心量。如下五种种姓中别答

何因建立相云何成无我 问建立有相及无我相。如下建立诽谤中别答

云何无众生云何随俗说云何得不起常见及断见 上二句问真谛无。及俗谛有。下二句征问二见何得不起。非有立有名常见。非无立无名断见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何故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上二句问云何邪正得不相违。如下佛说生灭无常。外道亦说生灭无常中别答。下句问未来有十八部之差别

云何为性空云何刹那灭 上句问一切法云何性空。如下一切法空无生无二中别答。下句问刹那灭。刹那名念。坏名无常。如下刹那坏相中别答

胎藏云何起云何世不动 上句问依如来藏而有生死。言胎藏者。与生死胎作藏也。如下为我说阴界入生灭中别答。下句问世间诸法体性生灭。何故不动

云何诸世间如幻亦如梦干城及阳焰乃至水中月 问何故说此五喻。为显诸法本离生灭。兴此喻也。如下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无自性中别答

云何菩提分觉分从何起 问三十七菩提分法并起处

云何国土乱何故见诸有 上句问名相妄想法中。云何有国土乱。下句问诸法既无体。云何众生而见诸有

云何知世法云何离文字 上句问众生云何觉知世法。如下二种觉智中别答。下句问云何诸法性离文字。如下宗趣相中别答

云何如空花不生亦不灭 问何故说世间如空花不生灭。如下意成法身非生灭中别答

真如有几种诸度心有几 上句问真如有几种。如下七种第一义中别答。下句问诸度心有几。如下六波罗密中别答

云何如虚空云何离分别 上句问谁知诸法如虚空。下句问云何离于妄想分别。如下今当说自性分别相已下别答

云何地次第云何得无影 问诸地次第何得无相。次第当有阶降之殊。如下一切菩萨入灭定次第相续相中别答

何者二无我云何所知净 如下善观二无我。及净自心现流中。别答此二问

圣智有几种戒众生亦然 上句问智差别。令舍劣修胜。如下智识中别答。下句问众生性欲非一。如来制戒有几种

摩尼等诸宝斯并云何出谁起于语言众生及诸物 上二句问宝生所因。下二句问谁起于语言。有情及资具。如下四种言说分别相中别答

明处与伎术谁之所显示 问五明法及世间伎能谁之所作。五明论者。一名内论。一切佛法是也。二名外论。有四种。谓因论。声论。医方论。工巧论。此五各能生智。故云明处

伽他有几种长行句亦然 伽他此云讽诵。长即长篇。句或四言五言

道理几不同解释几差别 问理趣解释几差别。大般若经理趣分。说诸法皆空。无生无灭。无自性性。离一切相。不可愿求。然第一义湛然常住。解深密经应机解释。通说有六。一真义理趣。谓二障净智所行真实。二证得理趣。谓于真义得如实知。三教导理趣。谓自证已开示众生。此三为本。后三解释。四离二边理趣。谓有问言。云何名为真义理趣。应答彼言。非有非无。非常非断。五不思议理趣。谓有问言。云何证得。应答彼言。谓不思议。若于诸法远离戏论。尔时证得真胜义性。故知言说皆非真实。六随众生所乐理趣。谓有问言。云何教导。应答彼言。随诸众生意乐各异。顺彼所欲。方便开示

饮食共谁作爱欲云何起 问饮食爱欲云何生。净名曰。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云何转轮王及以诸小王云何王守护 问大小诸王及守国法

天众几种别地日月星宿斯等并是何 问诸天大地及日月星宿。如大集楼炭等经一一广明

解脱有几种修行师复几 问解脱是无学人。修行即是有学人。各有几种。如下须陀洹差别相中别答

云何阿阇[卄/梨]弟子几差别 阇[卄/梨]此云教师。门师设教及弟子禀教

如来有几种本生事亦然 问如来及本生因缘各有几种

众魔及异学如是各有几 魔罗此云能害。凡障善品。能害慧命。皆名为魔。总有四种。谓烦恼魔。死魔。阴魔。天魔。此问诸魔及异学者。欲修行人识生死诸见根本也

自性几种异心有几差别 如下当善知三自性相别答自性。四因缘眼识转已下别答此心

云何唯假设愿佛为开演 问云何诸法是妄想假施设量。下如佛所说。若知境界但是假名。都不可得中别答

云何为风云念智何因起 上句一本作云何空风云。下句问四正念智何因而有。亦云世俗念智

藤树等行列此并谁能作 问蔓草林木无情之物皆谁作也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

云何象马兽因何而捕取云何卑陋人愿佛为我说 问象马等兽。因何捕取递相杀戮。及问卑陋贱人。何业所致

云何六时摄云何一阐提女男及不男此并云何生 上句问外道有六节为师。又云西域两月为时。年分六节。次句问一阐提。如下一阐提中别答。次句问黄门男女。如正法念经所明

云何修行进云何修行退 问学者修行云何而有进退之异

瑜珈师有几令人住其中 瑜珈此云相应。谓与一切乘境行果等相应也。如瑜珈师地论五分十七地中所明

众生生诸趣何形何色相富饶大自在此复何因得 问众生诸趣形相富饶自在之因

云何释迦种云何甘蔗种 问如来世俗种姓事在他经。略如释迦谱方志等所明

仙人长苦行是谁之教授 问仙人修苦行。谓得长生。彼师以何法。教授弟子

何因佛世尊一切刹中现异名诸色类佛子众围绕 问佛于处处应物现形。凡圣围绕。何因如是

何因不食肉何因令断肉食肉诸众生以何因故食 问食肉制断食肉因缘。如下断食肉中别答

何故诸国土犹如日月形(至)箜篌细腰鼓 问世界形相差别不同者。明唯心所造故也。华严经云。种子差别故。果实生不同。行业若干故。佛刹种种异。具如世界成就品所明。因陀罗者。即帝释别名也

云何变化佛云何为报佛真如智慧佛愿皆为我说 问佛名义也。随机赴感应化佛。酬其往因名报佛。体性无二真如佛。本觉显照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至)谁当持正法 问卢舍那佛。成菩提界。及问涅槃后谁持正法。略如摩诃摩耶等经。及付法藏传所明

世尊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问如来住世久近及正法住时分长短

悉檀有几种诸见复有几 上句问悉檀。此云义宗。下句问世谛诸见。又天台宗有四悉檀。一世界。二对治。三为人。四第一义。故云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著法。若得四悉檀意。自他俱无著

何故立毗尼及以诸比丘 毗尼是戒。比丘于此戒中。分分得解脱也

云何得世通云何得出世 问世间五通。及出世六通。云何而得。言六通者。谓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也。此六该三乘人。但深浅明昧有异。世间通无漏尽。虽分得前五。亦唯有漏摄

复以何因故心住七地中 问七地心量地。谓功用位极也。意该前后

僧伽有几种云何成破僧 问僧有几种。意明真伪。及问破坏僧令不和合。获大罪报。又或说二种僧。羯磨僧。法轮僧。或说三种僧。和合僧。假名僧。真实僧。或说四种僧。有羞僧。无羞僧。哑羊僧。真实僧也。破坏僧义。如杂心所说

云何为众生广说医方论 问世出世间医方论也。各有多方。故云广说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余经有此言。故大慧问之。谓化迹有殊。德体无异。如下四等中别答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常说实一切唯是心 问如来何不常为众生说真实法。而复为众生说断说常。说我无我。妄想心量法何为也。如下未来世有诸邪智已下别答

云何男女林诃梨庵摩罗 问世间果实何故不同也。诃梨者呵梨勒果。庵摩罗者阿摩勒果

鸡罗娑轮围及以金刚山(至)愿佛为我说 轮围亦云铁围。乾闼婆者诸天乐神也。后二句总结请也

尔时世尊闻其所请(至)当次第说即说颂言 闻大慧能问如是微妙心法。故赞善哉。诫令审谛。无以生灭心行听实相法也。自后凡三十九偈。皆如来为说

若生若不生涅槃及空相流转无自性 言大慧上正问有为生法无为不生法。涅槃虚空刹那流转法。皆是妄想所现。各无自性

波罗蜜佛子声闻辟支佛外道无色行 言上所问。正是人及人所行法也。佛子声闻缘觉外道是人。诸波罗蜜是三乘人所行法。无色行是外道所行法。言此人及人所行法。皆以无自性结之。此佛略答之微旨也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自下八行半偈。是如来次第牒领大慧百八句问也。须弥山在大海中。故言须弥巨海山。牒领上须弥也。巨海者上问中无。洲渚刹土地。领上土地

星宿与日月天众阿修罗(至)灭及如意足 修罗力。如意足。上问中无。义应有也

菩提分及道禅定与无量(至)心生起言说 诸蕴及往来。领上众生生诸趣。心生起言说。领上谁起于语言

心意识无我五法及自性(至)众生有无有 大种上无文。一佛。领上迦叶等是我。众生有无有。领上我无我

象马兽无因云何而捕取(至)伎术诸明处 唯心无境界。领上一切唯是心。余皆牒领上问

须弥诸山地巨海日月量上中下众生身各几微尘 须弥诸山地已下凡九偈。言大慧既问名相。何以不问诸山大海。日月星宿众生刹土。及由旬。斗斛斤两四大诸根。如是尘量所成。既言我名大慧通达大乘。何故不问此下正微尘积聚数量之名。意为问有不周。又为遣物情计。诸物既积微所成。何有体性

一一刹几尘一一弓几肘(至)虮羊毛穬麦 言最细微尘名兔毫尘。七兔毫尘成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成一隙中尘。七隙中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麦。七穬麦成一指。一十二指成一搩。两搩成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名一拘楼舍。十拘楼舍名一由旬。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化佛刹。谓此等诸法。皆积微成体。何故不问各具几尘所成

半斗与一斗是各几穬麦(至)是等各几数 此皆是梵家积斗斛之名。或云千万那由他。名频婆罗

几尘成芥子几芥成草子(至)云何不问我 此上皆是如来说也。言如是名相亦应问

云何得财富云何转轮王云何王守护云何得解脱 从此以下凡二十偈。复领大慧所问。财富。领上富饶

云何长行句淫欲及饮食(至)何因种种味 种种味。上问中无

女男及不男佛菩萨严饰(至)云何有因作 无因作有因作。领上二俱异

云何转诸见云何起计度(至)云何起三昧 断诸想。领上云何为想灭。起三昧。领上云何从定觉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至)及所问非我 无身我。领上无众生。相云何。领上何因建立相。非我。领上成无我

云何为胎藏及以余支分(至)聪明魔施设 施设。牒上云何唯假设。聪明魔。上问无

云何树行布是汝之所问(至)汝今咸问我 从初地至七地是有心地。观三界心意识量。此者结上百八问。于余义者。微尘积数等。皆是三界妄想相。是七地所观法。故言云何使其心得住七地中。汝今咸问我。总结所牒文

如先佛所说一百八种句(至)佛子应听受 先佛所说。离见相句。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自然远离诸恶见过。亦离世间言所成法都无实义。当为汝说。诫令谛听。故龙胜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闻法诵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常句非常句 自下如来约心真如门答也。言众生于真实无生上。妄起生见。本自非生。故云生句非生句。若有生法可言有常。以生无故则无有常。故云常句非常句。此二句既尔。余诸句类皆以下句遣上句。妄见若无。则真实自现

相句非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 为成生句相从而来。住异二句。上问中无。本无今有名生。法非凝然名异。法有暂用名住

刹那句非刹那句(至)恒句非恒句 上无中句。凡有三常。一外道计四大性常。二业习气相续得果不断故常。三如来藏体真常住故常。此三常皆愚夫虚妄见。旧注凡有三常不同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至)方便句非方便句 大烦恼有六。随烦恼二十。上无方便文

善巧句非善巧句(至)三轮句非三轮句 愿句三轮句。上无文

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句非有(至)水句非水句 如恒河一水四见不同

弓句非弓句大种句非大种句(至)果句非果句 谛句牒上如实句。果句上无文

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至)相句非相句 相有三种。谓体相标相法相。前是形色体相。次是标相。此则法相

支分句非支分句禅句非禅句(至)记句非记句 摄受句记句。上无文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至)味句非味句 味句上无文

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至)因果句非因果句 有为句因果句上无文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至)种种句非种种句 种种句上无文

演说句非演说句(至)文字句非文字句 住持句。求那译云处句也 上约心真如门。总答一百八句。皆言非者。如马鸣云。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从本已来。一切染法。及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大慧此百八句(至)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是结劝。诸菩萨等。应当如是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举先佛者。皆发明诚信故

原文链接:https://www.foxueonline.com/fojingyuanwen/jingshubu/dachengrulkj/856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