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舍漏。初舍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观思惟。修心正住。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初如是观。根尘相对。迭相因缘。一切世界。无始以来。生死轮转。彼如是观。此生因缘。境界大海。皆悉无我。唯有内心境界因缘。世间流转。如是最初修远离行。离愦闹处。乐空闲处。阿兰若处。山野林中。稻穰[卄/積]等。树下露地。冢间处住。则能系缚心之猿猴。以修习故。心则寂静。不乐聚落歌舞戏笑愦闹之处。亦不乐见长幼妇女。不乐多语。有二犍尼皆坏梵行。一是淫女。二多言说。皆悉舍离。既舍离已。心一寂静。彼人之心。能如是住。云何正观。初观何法。彼人初心。如是观察十八意行。能起善根。起不善根。起无记根。何等十八。所谓比丘正观察意。眼见色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耳闻声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鼻闻香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舌知味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身觉触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意知法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以如是等十八意行三报因缘。世间生退。若彼比丘如是观察十八意行。得上初地。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传闻虚空夜叉。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二夜叉向四大王欢喜心说。彼四大王向四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既出家已离愦闹处。在寂静处。今复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彼四大王如是说已。四天王闻。转复增上欢喜心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天王如是复向三十三天帝释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某甲种姓。名字某甲。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离愦闹处。乃至冢间。如法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如法正住。彼四天王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彼憍尸迦。三十三天帝释王闻心大欢喜。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如是比丘已如法观十八意行。得初地已。后复更证何者异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复次第观察四家。四者所谓慧家谛家舍家出家。云何比丘住于慧家。谓彼比丘如是观察自身正法。如是如实分分善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何者地界。地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诸分名内。是内有觉。彼何者觉。与皮肉等和合则觉。所谓发毛爪齿等根。坚涩所摄。入内名觉。彼复何者。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脉骨髓。脾肾心肺。涕唾等处。生藏熟藏。小肠大肠肚胃头脑。如是身中。一切内分。坚涩有觉。名内地界。何者名为外地界耶。所有外地。坚涩不觉。名外地界。若内地界。若外地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地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非无因缘。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比丘如是观察慧家则得解脱。一切非我。亦无我所。亦无所我。如是地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则于慧家而得解脱。何者水界。水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所有水数。皆水界相。所谓烂相。体中津润。涕泪涎唾脑血脂汁。凝脂髓胆。小便汗等。如是身中。有内水数。觉分所摄。名内水界。何者名为外水界耶。诸外水数湿润所摄。所谓不觉。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水界。若外水界。若内水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水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水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住于慧家。何者火界。火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内所有种种分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所谓身暖而不烧燃。所谓能消。何者能消。谓啖饮食。得味正乐。回转消化。如是身中。内及内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名内火界。何者名为外火界耶。所有一切外火火数。若暖暖摄。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火界。若内火界。若外火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火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火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火界。非有作者。非有受者。何者风界。风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若内内分。风数所摄。若轻轻动。觉分所摄。彼复何者。谓上行风。若下行风。若傍行风。若产等风。若如针刺。如刀所斫。邪分别风。有旋转风。如是等风。有八十种。动如虫行。如是等风。如是八十。于八十处分分行风。如是身内。分分处处。风数所摄。轻动成熟。有觉所摄。名内风界。何者名为外风界耶。所有外风。轻动数摄。和合无觉。名外风界。若内风界。若外风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风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风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如是。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证于慧家
何者名为虚空界耶。虚空界者。亦有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谓此身中所有内分。内分虚空。虚空所摄。有觉知处。不普不遍。色动转处。饮食众味。转下消化。开张之处。又咽喉中。耳中眼中。鼻中虚空。舌处虚空。口内等空。口中舌动行处虚空。此等名为内虚空界。何者名为外虚空界。所有虚空。觉处不摄。不一切满。不一切遍。所谓树枝条叶间空。一切窟中诸所有空。山谷河涧。如是等中所有虚空。若外孔穴。如是名为外虚空界。若内色中摄虚空界。若外色中摄虚空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如是。观虚空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观已。则不放逸。此虚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知已。心得离欲
何者识界。谓十二入。内外和合。眼识见物。意识了别。如是耳鼻舌身意识。如是识界。意是根本。皆意识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行法意在前 意有力速疾
先意动转已 则能说能行
抖擞诸恶业 则能知退生
谛知业果报 则得不死处
能制一切根 乐利益众生
诸根调寂静 是安隐比丘
乘驾六根辇 能杀欲心怨
勇智行兰若 能到寂静处
阿兰若知足 卧地心安隐
能抖擞恶法 如风散重云
身业口业善 喜乐行善行
谛见行恭敬 能破坏魔军
欲等不能缚 心善而不贪
多有慈悲意 出道住比丘
境界是缚因 若不爱色等
彼至胜寂静 到不苦恼处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如是思惟。比丘观察十八意行。成就初地。谛知六界。得第二地。复念何法得第三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如实谛知。五受根故得第三地。云何谛知乐受欲生。彼如实知。如是次第知苦受生。知喜受生。知忧受生。知舍受生。有乐皆知。知触因缘。而生乐受。知乐受已。彼如实知。我知乐受。若彼比丘知触因缘而生乐受。于乐受触。不生贪乐。知乐受触。生乐受已。则乐受灭。彼乐受灭。则如实知。我乐受灭。彼如是念。我苦受生。因缘而生。彼知苦受。如乐受生。彼如是知。如说乐受触缘生等。此苦受中。如是广说。云何比丘知于喜受。共触因缘。生于喜受。云何比丘知于忧受。共触因缘生于忧受。若随顺观彼喜受已。喜受则灭。见其灭已。离喜受欲。若我喜受初生则灭。见其灭已。如实知受。心得离欲。如是忧受。如是广说。舍亦如是。彼如是知。得第三地。彼地夜叉。知已欢喜。次第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四天王向憍尸迦帝释王说。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得第三地。欲共魔战。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彼既闻已。转复欢喜。彼憍尸迦帝释天王。即乘大象。其象名曰堙罗槃那。从大神通第一天众。到炎摩天。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广说乃至得第三地。欲共魔战。损减魔分。长正法朋。彼炎摩天从帝释王如是闻已。转复欢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得第三地。次第更修得第四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比丘欲得第四地者。如是观察。以触因缘。我乐受生。若彼乐因。乐因缘灭。寂静失没。则无乐受。以触因缘。我苦受生。如是舍离苦触苦受苦集苦等。诸苦因缘。彼如是知触因缘受。我受念念。共触而生。因触而生。彼于乐受心不生喜。不生喜乐不赞彼受。亦不多作。不生味着。如是苦受不能逼迮。不恼不乱。如是行舍。忆念正知。如是三受自余诸心。皆悉无染。一切舍离。如是舍者。清净鲜白。彼比丘如是心念。我今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我今云何得虚空处。彼人如是悕望欲得虚空处行。如彼处心。我云何得。我已证舍。究竟坚固。我今此舍毕竟喜乐。常摄不离。我以此舍取虚空处。又我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用取识处无所有处。用取非想非非想处。我悕彼处。如是正行。彼人如是正行非想非非想处。作如是念。我今此舍。依于彼处。如彼处法。令我得之。我以此舍喜乐彼处。用取彼处。正行非想非非想处。譬如世间善巧金师若其弟子。以生色金置于火中。以筒吹之。以手执钳。并[打-丁+毛]并吹。极令善调。彼生色金。调柔真净。光色明好。随所须用。一切造作。皆可赞叹。一切方土随所至处。无说过者。磨之无垢。不杂不涩。第一柔软。所作皆妙。光明净胜。映蔽余宝。然此巧师。若其弟子。知彼真金善巧能治。知是真宝。如是知已。随所忆念。欲作何等。令见之者皆生欢喜。即以作铃。若庄严身。若不见处。若眼见处。若作耳铛用庄严耳。若作璎珞用庄严咽。若以庄严供养经论。若作指环。环有印文用庄严指。若作金鬘。若作髻冠。以庄严髻。何处何处用以庄严。彼彼如是。相应善成。如是有智。善戒比丘。生如是心。我今此舍。如是清净。如是鲜白。如是正行。取虚空处。我则相应。我依此舍。系念彼处。喜乐彼处。用取彼处。我以此舍。行虚空处。如是识处无所有处。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忆念。我今此舍。云何得常不动不坏。不念念灭。彼思惟已。次复攀缘四无色处。彼舍非常。非是无常。非动不动。非常无常。彼如是知。彼虚空处。如是识处无所有处。如是非想非非想处。缘于彼处。非常无常。则于彼处心不喜乐。知不寂静无常动转。彼复观受。知受欲生。知受生已。知受欲灭。知受灭已。知眼触生。如是次第知耳触生。知鼻触生。知舌身意触受之生。彼既如是证知受已。复于此受。更深观察。眼触生受。欲生已生。及此受住。我悉知之。知我受灭。欲灭已灭
又复知我耳触生受。我眼触受。已灭已没。已厌已弃。更不复来。此受灭已。次第复观耳触生受。缘苦缘乐。不苦不乐。耳触生受。如是如是。随顺观察。如是知已。则于耳受不生喜乐。知彼受已。离欲解脱
耳触生受。如是灭已。观鼻生受。知鼻生受。鼻触因缘。我此受生。乐缘生乐。苦缘生苦。不苦不乐因缘。故生不苦不乐。如是如是。随顺观察。鼻触生受。如实正知。受则灭没。知受灭没。彼既灭已。知鼻缘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若后时。鼻缘生受。如是观察。亦如是生。生已复灭
彼既灭已。观舌生受。后时生受。亦有三种。如前所说。次第乃至观意生受。亦有三种。彼既如是如实知受。得第四地。勤发精进。欲脱魔缚。彼地夜叉。知已欢喜。如是复向虚空夜叉欢喜心说。虚空夜叉向四大王。亦如是说。彼四大王向四天王。亦如是说。彼四天王向帝释王。亦如是说。彼帝释王向炎摩天。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精勤。如是次第如实知受。得第四地。如我今者。向天所说。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炎摩天见帝释王乘彼白象堙罗槃那。彼炎摩天。如是见已心生欢喜。向帝释王如是说言。汝今帝释。阎浮提人。随顺法行。能生爱念。是汝所应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舍魔缚已。观察舍受。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如是谛观察受。眼识因缘。生不善受。彼受欲起第二善缘。不善受灭。善受得生。彼记缘灭。记受则灭。无记受生。如是次第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如是知受。善法满足。烦恼微薄。彼如是修。复细观受。彼观法受。法受共障。如灯光明日光能障。如是二受。障亦如是。善受既生。障不善受。应如是知。譬如灯明。第二灯明不能相障。又思量受。若以何受。共何等受。毕竟相障。彼见善受。共不善受。毕竟相障。譬如灯明。星宿光明二不相障
又彼比丘思量观察。何受何受。何者何者。如是能坏。彼如是观无漏缘受。坏漏缘受。譬如火光能障雪光。又何者受。何者受胜。如是复起如是观察。彼不善受障于善受。后时复起。譬如昼日覆月光明。彼月光明。于夜闇中无能障覆。又彼比丘正思量受。多受和合。一受能障。胜彼多受。观彼多受。是世间受。彼一受者。是出世间无漏心受。此受为胜能障漏受。譬如夜中众多星宿。一月光明能障众星。又彼比丘随顺观察彼微细受。何者多受。谓眼耳鼻舌身所起。此是漏受。何者善发。彼观世间有漏受多。复非无漏。世间无力。如夜闇中星宿光明。于有月时不能善照。又彼比丘。观察彼受。我此受者几许时住。彼观我受生灭相住。譬如电光。又彼比丘如是观察。此义云何。眼受因缘生鼻受不。彼正观察。意根攀缘。其受则坏一切根受。譬如牛马驼驴水牛各各坏相。非一因缘。如是如是。五根所起。无始以来喜乐攀缘。非一境界。坏相境界境界根坏。譬如牛马驼驴猪等。彼比丘如是观受。得微细智彼比丘能于彼智。乐修多作。观乐受已。随顺观受。随顺观尽。如是忆念。我此受者。眼耳鼻舌身意所起。生从何来。灭何所至。彼比丘随顺观察。见受尽灭。思惟道理。如是观已。则知眼受生无处来灭无所至。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我此眼者。无有来处。如海中水。灭无所至。如河下行到于大海。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因缘而生。耳鼻舌身意受皆尔。譬如陶师若其弟子。因轮泥团人功势力。缘水缘杖而生于瓶。如是瓶者。非有处来。灭无所至。而此瓶者因缘而生。如是如是。因眼缘色。缘明缘空。缘于忆念而生眼受。所谓苦乐。不苦不乐。犹如彼瓶。若好因缘则生好瓶。若恶因缘。则生恶瓶。如是如是。若缘善缘。生善眼受。耳鼻舌身意等皆尔。若合善受。次第顺行则到涅槃。若不善因缘。不善眼受生缘欲嗔痴。于生死中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境界。彼比丘一切所有善行善果。随顺缚思观察彼受。无所依止。非有作者。非有因起。非无因起。亦非聚集。非常非色。非不念念。非颠倒法。比丘如是见此受阴则灭有爱。共喜乐生。垢恶之爱一切生死皆见无常。则于出道乐修多作。彼比丘如是修已。一切结断。远离诸使。何者为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此诸结。何者为使。谓欲染使。及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妒结嫉结疑使。以此因缘。三有流转。行于三地。轮转三恶。三时随行。于三品中随三受熏。随三生转生死因缘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觉知如是眼之因缘。彼如是观。眼者何因何缘而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业为眼因。眼因业生。如是转行。譬如世间尼居陀子。从子出生尼居陀树。树复生子。因缘系缚。如是如是。知因业生。业复转生。若生则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如是业因。爱罥所缚。一切愚痴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轮转。以此因缘。一切爱想。若不作业。以无业故则无有爱。以无爱故则无有受。彼因缘者。譬如炷炉油火因缘则有灯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观察受因。谛观业因。业法业力。生一切受。炉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嗔痴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彼修行者。如是见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师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则能造成妙庄严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师。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缘若善攀缘则有善业。得涅槃道。不善攀缘得不善业。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谛知因与缘 决定微细义
喜乐解脱流 爱所不能使
众生随业流 一切业中生
业果系缚已 有中隘处行
若离不善业 常喜乐善业
如是修行者 如无垢月光
彼能烧恶业 如火焚干草
三界之光明 解脱诸恶法
若人悕解脱 心不乐生死
生死不能缚 如鸟飞虚空
谛知受所从 善知受果报
则得于解脱 彼谛知三界
苦乐不能动 善恶不经心
见世间如焰 彼修者普爱
意常不错谬 恒乐于法行
心乐比丘法 如是名比丘
不乐数见亲 乐见于善人
出家离舍垢 如是名比丘
寂静于诸根 不贪着境界
行视一寻地 如是名比丘
不行他骂家 一向不贩卖
不乐四出巷 如是名比丘
不乐观歌舞 不乐饶人处
乐住于冢间 如是名比丘
唯取当日食 不取明日食
食二分便罢 如是名比丘
舍离妙好服 喜乐尘土衣
食行俱相应 如是名比丘
若不作世业 不望世业果
不苦求所须 如是名比丘
解脱于欲嗔 舍离痴心泥
恶法不能污 如是名比丘
已过一切结 舍离一切使
解脱一切缚 如是名比丘
游八分圣道 趣向涅槃城
离恶意烦恼 如是名比丘
坚意寂静根 舍离欲淤泥
常一意正住 如是名比丘
若已得地智 寂静心谛见
知诸地善恶 如是名比丘
漏法无漏法 皆因缘而生
一切种种知 如是名比丘
正直修梵行 寂静离懈怠
早起净恭敬 如是名比丘
乐修于定慧 复乐于四禅
亦乐阿兰若 如是名比丘
如鸟飞虚空 影则常相随
若意顺正法 如是名比丘
能杀诸烦恼 平等善意观
善知出入息 如是名比丘
若能次第知 谛见所修法
善知道非道 如是名比丘
得乐心不喜 遇苦则不忧
忧喜心平等 如是名比丘
若谛知老死 天修罗礼敬
知众生善恶 如是名比丘
衣钵常知足 不聚积财宝
少欲而梵行 如是名比丘
一食而离垢 不贪着诸味
能舍于利养 如是名比丘
行舍心悲心 舍离妒嫉恶
已烧一切过 如是名比丘
彼比丘。内心思惟。随顺正法。如是观受。既观受已。得微细智。更深观察。眼触生受。攀缘顺行。如是观眼第二攀缘。相与共灭。我眼触受。攀缘已灭。声共攀缘。我生爱受。若不爱受生。心莫共灭。彼比丘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彼受灭已。彼声攀缘共耳受灭。鼻缘于香而生鼻受。彼比丘复观鼻受。如是思惟。我鼻共香而生鼻受。若善不善。若记无记。我此鼻受。心莫共灭。彼比丘若观心坏。如是攀缘。数数习行。修取调心。善法熏心。无漏善法。尔时不动。舌攀缘味。此之攀缘。若善不善。若记无记。彼比丘证攀缘已。次观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是观已。思惟忆念。我此心者。为坏不坏。又复观察彼味攀缘所生之受。能破坏心。如是观已。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如行修取。心若如是。舌受味爱所不能劫。又彼比丘观彼身触。如是身触。共彼触受。缚攀缘柱。若善不善。若记无记。观彼触受。若心动坏复以缚于攀缘柱已。而调伏之。不复破坏
又彼比丘次观察意。意缚法受。若善不善。若记无记。见受意坏。彼比丘以不愁绳。系缚彼心。在攀缘柱。而调伏之。则不破坏。彼比丘观六境界身入受已。谛知五受。得不尽处。彼以智灯。观眼触受。觉何者受。彼观意识。缘生此受。意缚心取。一切世间愚痴凡夫。以分别火而自烧燃。此无受者。唯行聚生。唯行聚灭。因缘所缚。眼触生受随顺观已。随顺而行。彼不能取。心不动转。不死不乱。又彼比丘观察耳受。何者耳受。谁觉此受。彼见意识。随顺系缚。如此耳受。意共系缚。依止彼意。此无作者。亦无受者。因缘而生。如是耳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唯有行聚因缘势力。若生若灭。又彼比丘观察鼻受。谁觉此受。彼观察受。意识共缚。攀缘彼意。依止彼意。因彼因缘。随顺而生。唯有行聚。非有作者。非有受者。相续转缚。观鼻受已。离于受者
又彼比丘次观舌受。谁觉舌受。观察此受。意识系缚。如是舌受。依止彼意。彼缚攀缘。彼因缘生。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无别物。唯有行聚因缘力生。又彼比丘观身触受。谁觉此受。此何谁受。如是观察意识系缚。如此身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无别物。唯有行聚因缘力转
又彼比丘观察意受。谁觉意受。观察意受。意缘于法而生意识。三和合触。触共受生。譬如种种无量香物。众多和合则生善香。此善香生。非是一因此亦如是因缘和合。生一切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譬如茎叶须馞等缘。莲华名生。彼非一因。如是依眼。缘色缘空。缘念缘明。生眼触受。依眼而生。如是受者。不从一生。非一物生。非一合生。非一相生。非聚集生。非应化生。彼比丘如是如是。谛求此受如是如是。生白净法。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白石蜜。此甘蔗汁。如是如是煎复更煎。离垢渐重。乃至色白。比丘如是缘器智火。以煎相续心甘蔗汁。初始禅观。如颇尼多。次复第二。则如巨吕。次复第三。如白石蜜。如是比丘心相续法。以智火煎。则成无漏鲜白之法。离垢不杂。出世法生。出于生死。鲜白离垢。犹如洗衣
又彼比丘。更以异法。微细观受。眼触生受。有粗有细。垢重不轻。与痴相随。某众生受。彼某甲受。胜故能坏。余残少在。彼不依止。如是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彼比丘如是修已。受观成就。魔军欲坏。彼地夜叉转复欢喜。如是上闻虚空夜叉。彼地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及四大王并四天王。向帝释说。时帝释王。即乘白象堙罗槃那。向炎摩天欢喜心说。具足如前。彼炎摩天闻帝释说。心生欢喜。以种种色天宝妙鬘庄严之具香庄严身。乘种种乘。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可爱。不可说乐。心大欢喜。炎摩天众。向兜率天四万由旬。七宝殿舍胜妙光明种种宫室。意分别城。一万由旬。名无漏乐菩萨坊巷。弥勒世尊住在彼处。有诸菩萨五百人俱。彼炎摩天到世尊所。心大欢喜。正天衣服在于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已。合掌于额而作是言。天今当知。阎浮提中业地之处。依阎浮提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修行。恭敬尊长。获得第四求无漏善。谛见受地。破坏魔众。坚牢善作正法桥梁。开显白法。令彼魔分无有威力。天朋增长。有大势力。如我今者向天所说弥勒世尊如是闻已。向炎摩天。如是说言。天朋有力。魔分劣弱。正法朋长。烦恼缚缓。魔军战动。我闻欢喜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正法念处经卷第四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生死品之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彼比丘受阴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见又复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谛见受彼六天众既作业已。观想阴相分别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于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观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云何缘于有见有对。生不可见无对之想。彼比丘更广观想。彼想攀缘十一种色。所谓长短方圆三角团及青黄赤白紫等
依彼长相则起长想。如是世间。愚痴少智。无边生死。业果退生。爱离寒热。饥渴之患。为他作使。若奴仆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虚妄不实。一切所有不饶益事。如是无量。不可堪忍。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恼业。以为庄严。虚妄诳诈。愚痴凡夫。恒常如是。人中则有农作等苦。迭相欺诳。斗秤不平。言讼诤斗。治生求利。参承王等。入海远行。种种斗诤。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见。根不具足。离闻正法。生无佛处无善因缘。虽得无难。心常喜乐饮酒淫盗贪欲嗔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如是之人。是长生死。缘彼长相。则起长想
又复天中长生死相。缘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乐境界。声味色香。贪欲嗔痴。种种放逸习近妇女。欢喜园中。种杂庄严。宝间宫殿。树林水池。有妙莲花。游戏快乐。天诸花香。种种味食。舞食游行。贪着喜乐。天栴檀末。若散若涂。曼陀罗花。天歌音声。心生喜乐。离于正法。是长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缘彼长相。则生长想
又复饿鬼。长生死相。缘彼相想。恶业行故。饥渴乏瘦雨火堕身。咽则如针。胁状山岩。如空破瓮。以妒嫉故。以刀剑等。迭相斫割。在黑闇处。堕坠崄岸。疾走往趣。河渠陂池。阎魔罗人。手执刀杖。若利[钁-(目*目)+賏]等。斫打斲之。受大苦恼。食人唾吐。是等恶食。无量百千。不可堪忍。受种种苦。眼中泪出头发蓬乱。覆身盖面。有百千虫周遍其体。担负恶身饶一切病。长行生死。常有铁鸟。爪嘴火燃。攫啄其眼。口如烧树。迭互相食。于三十六百千亿数尔许由旬旷野中行。无主无导。饥渴所逼。其身火燃。入黑闇处。如是饿鬼。邪见所诳。离闻正法。是长生死。缘彼相想。又复畜生。迭互相食。非理淫欲。不知所应。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饥。常畏他取。鼋龟悭兽。及水獭等。鱼则堤弥。堤弥宜罗。有名瓮鱼。金毗罗鱼。那迦罗鱼。名大口鱼。蛤蠡等虫。常一切时大者食小。常畏网等。遮障而取。又陆地行。獐鹿水牛。猪象牛马。驴及牦牛。麋熊犀等。种种苦缚。刀刃所杀。有病老死。迭相恼害。百千苦恼。如空中行。乌鸟獯狐。鹅及孔雀。鸲鹆鸡雉。鸠鸽水雁。青鸟护泽。百舌鹳雀。命命他养。是等诸鸟。如是无量。复有异鸟。杀缚饥渴。迭相食啖寒热苦恼之所逼切。如是畜生。水陆空行三处皆畏。是长生死。缘彼相想。如活地狱。黑绳地狱。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阿鼻地狱。第一苦恼。不可思议。无量百千畏火刀等。堕诸恶池。身分血洋。入刀叶林。入大火中。堕在灰河。行火燃地。受火烧苦。坚[革*卬]相似无量种恶苦恼所逼不可忍耐。如是地狱。是长生死。缘彼相想。彼比丘慧聚观察。彼见有对。缘彼长色业果因缘。缘于四谛。观察众生种种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观察因缘。厌离生死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观彼短相。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欲动魔军。云何分分思量观察短生死相。受戒头陀。精勤布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长。直心欢喜。如是正见敬重父母。见佛闻法。恭敬供养。不谄曲行。不慢不诳。近善知识。守信正行。直心起业。严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则短。缘彼相想。若生天中。则有放逸。欢喜园中。间错宝辇。种种树林。水池莲花。有好栴檀胜妙璎珞。庄严端正。有劫波树。河流泉林。游食快乐。舍如是乐。受持禁戒。饮食游行。如是种种禅思读诵。乐见善人。教他读诵。舍施调顺。正行梵行。寂静诸根。少语乐法。如法饮食。若天如是。生死则短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种种诸苦恼 饥渴口焦干
火炎烧其身 如被烧枯树
彼苦不可数 若一念静根
暂依佛法僧 彼人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常怖畏挝打 若雨及寒热
迭互相食啖 如是等众苦
彼苦不可数 若一念静心
暂依佛法僧 畜生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在活黑绳合 叫唤大叫唤
阿鼻等地狱 种种极苦逼
彼苦不可数 能于一念中
寂静心取戒 地狱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何者四楞。彼正观察。郁单越人。于一切物无我所心。决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圆地狱畜生饿鬼等中。无智轮转。非自心行。是圆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无记种种杂业。地狱天人诸处杂生。彼不善业。生地狱中。善业天中。杂业人中。若行三业。于三处生。如是名为三角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团。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乐他化自在。业相似生。于天中退复生天中。于人中退复生人中。非难处地。是团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何者是青。不善业摄。地狱之人。入闇地狱。是青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何者是黄。黄色业摄。生饿鬼中。互相加恶。迭共破坏。如是饿鬼。是黄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赤。赤业所摄。生畜生中。迭相食血。于血生爱。是赤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白。白色业摄。生于天中。彼人白业。善道宝价。买天人生。天欲退时。余天语言汝善道去人世界中。人中欲死。亲友知识。妻子啼哭。泪出覆面。而作是言。甚可爱愍。今舍我去。当好处生。生于人中。如是天人。是白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诳。流转地狱畜生饿鬼旷野中行。如是愚痴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业道。彼比丘。谛观察受。观察想阴。攀缘而行。谛见谛求。因眼缘色而生眼识三和合触。修多作想。历别观察。见色好恶。若近若远。若长若短。若方若圆若白三角。是色形相。历别观察。彼诸相想。观想因缘。观阴界入。因缘相想。历别观察。若恶业报。分分正证。因相应缘。觉因相应。然后舍离。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异相。知过去想。我于此业。已得善报。已得恶报。如前所说。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犹须忆念。彼忆念者。缘彼想生。如灯光明。因灯缘灯。因缘于灯。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缘想。以想势力。故有忆念。彼比丘得第五地。比丘如是知想触已。于彼天乐。不生贪乐。于地狱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见。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异法观想。解脱彼想。复观余人。虚妄不实。我今观察。何因何缘。何因缘想。彼观察想。因缘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缘灭。彼想则灭。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缘月缘珠。则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缘而生。如是想者。非无因缘。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比丘如是谛观想阴。彼既如是谛观想已。谛知生灭。复微细观。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余因缘力转为不善。不善想生。余因缘力转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坏。无记为记。彼观乐想。不生贪乐。无漏乐中生于乐想。乐中苦想。如是知乐。云何而见。善阴界入若生若灭。不喜乐受。不乐想灭。不取想灭。然后行生。非住非灭。心不悕望。识生住灭。比丘。如是谛知此阴。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贪欲嗔痴所不能缚。无有常乐净我等见。无明不能于生死中。以色声香味触爱罥之所系缚不失忆念。彼忆念生能尽诸漏。能到涅槃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何等比丘 亲近懈怠人
不常勤精进 如是非比丘
若不乐床敷 佛说是比丘
若意乐懈怠 彼不应善法
烦恼根唯一 所谓懈怠是
若有一懈怠 彼人不得法
非唯有法服 而得名比丘
若无读诵心 无禅无漏尽
唯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但喜林中游 不乐道境界
贪意乐酒色 如是非比丘
若能绝魔缚 复能断恶业
佛说彼比丘 不妄食僧食
宁食蛇毒菵 及以洋铜等
终不破禁戒 而食僧饮食
如是则不应 食所不应食
若食烦恼者 则是地狱人
若人舍烦恼 如蛇窟中出
彼比丘应食 非乐见妇女
以自身为质 而心喜乐恶
此人污僧宝 云何是比丘
若贪爱利养 喜乐于境界
见妇女生染 非道非俗人
若能烧烦恼 如火焚树林
名善婆罗门 不贪着饮食
常乐行聚落 喜数数洗浴
愚痴诳自他 悉没于道法
静心空闲处 常行禅不舍
得名婆罗门 入善道境界
好处阿兰若 非其人不住
离欲人能止 悲喜乐欲者
若喜多言语 爱乐于境界
不向涅槃城 不生不死处
近王极美食 常饮酒喜嗔
唯名字比丘 妄语诳檀越
若诈说方便 数到王门所
衰恼他俗人 损败空闲者
若人舍妻子 而依寂静林
犹有系恋意 如吐已还食
彼比丘。此过寂静。谛观诸阴。如实谛见。勤修解脱。咨问尊长。若道非道。谛知见故。八分圣道。求解脱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见。心无垢染。其心寂静。于所行道。乐修多作。彼比丘。如是善法无漏业道。和合修行。减损魔众。长正法朋。彼地夜叉。如是知已。转复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次第复向四大王说。彼四大王。乃至炎摩兜率陀天。弥勒世尊如前所说。兜率陀处。有一菩萨。极大欢喜。向化应天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善男子。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如前所说。彼化应天。转复欢喜。如前所说。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第五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观十色入。十者所谓眼入色入耳入声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云何观察此十色入。眼入因缘。色入因缘。我此想生。彼如是观。以眼因缘色因缘故而生眼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彼比丘。若受知受。若思知思。若想知想。如此色长。如此色短。此色可爱。此不可爱。此色可见。此不可见。此色有对。此色无对。如是乃至。此意名色。有十一种。如是分别。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眼触。生受想思。彼义云何。觉知名受。受知时节。是名想义。是名意转。此等法生。有异异相。有异异体。异义则如十大地法。如是异相。是思异相。念慧解脱。受想思触。欲进三昧。此一攀缘。有异异相。如是受想。如是想相。有异非一。譬如日光。一缘异体。如是如是。异自体受。异自体思。谛知眼触。生受想思。彼正观察。眼如是空。无物不坚。比丘如是。实见彼眼。谛知于道。远离邪见。正见现前。彼舍如是共痴浊行。不净眼想。不真实想。谛观此眼。唯是肉抟。脂脓血泪不净物合。如是知已。则能断欲彼于此眼知无常已。则见无常。彼知此眼唯有肉抟在骨匡已。心得离欲。复知此眼筋缠缚已。知此眼入。自他迭互。各不相应。此物不坚。一切无我
以要言之。如是眼者。唯是苦物。既观知已。离眼入欲。既观眼入。如是知已。次复观色。如是色者。有爱不爱。是无记法。不实分别。此有何坚。何净何常。何我何乐。如是观色。思惟知已。知一切色皆悉无坚。唯有分别。此色如是。有爱不爱。此爱不爱。体不可得。此唯世间若爱若憎分别摄取。若爱若憎。如是忆念。又彼比丘。既如是观眼色入已。观耳声入。彼观察声。云何而生。根尘相对而生此声。彼如是观。以耳因缘。念因缘故。而生耳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触共彼受想思生若以知触共思而生。觉知思想。所谓长相。远等因缘。得闻其声厚粗细业。若爱不爱。彼比丘。知如是声。思知想知。分分思量。以意识知。思知受知。忆念思量。彼耳声入。思量简择。然后觉知如是声者非有自体。无爱不爱唯有分别。此声如是有爱不爱。如是声者。非有自体非常非物。破坏不坚。无乐无我。亦无我所。唯贪嗔痴爱不爱声。如是正观声耳入已。若闻声时。则不迷惑。不生喜乐。不取不着。不谓有坚。如是观察。耳声入已不乐耳识离耳识欲。耳识非我。我非耳识。触受想思。皆亦如是。又彼比丘。观鼻香入。以鼻因缘。以香因缘。念因缘故。而生鼻识。若近若远。若爱不爱。若香若臭。风和合来。因风而闻。鼻为内入。香为外入。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相已。如是观察鼻香入相。知内触相。则知触相。思相平等。于如是法。一相攀缘。异因缘用。异者。所谓有异异相。有异异体。异相则如十大地法。如前所说。此一切法。如是异相。非是一相一因缘作。彼比丘。如是谛知彼鼻香入。如是谛求。此如是物。有何物坚。有何物常。何物不坏。此入无常苦空无我。彼人如是知鼻香入一切非我。非是我所。如是正知。唯有分别此鼻香入。如是唯缚。愚痴凡夫。非黠慧者。比丘如是一种观察
又彼比丘。观舌味入。彼念等缘而生舌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随顺觉。名为受相。知是想相。对是触相想是思相。想缘于相。彼如是法。各各自相。复平等相。异因缘生。如是一切。共成一事。譬如因筒因钳因糠因水因盆。金师因缘。作一指环。若作手钏。如是法者。非一相成。此舌味入。亦复如是。又彼比丘。谛观舌入。及以味入。如是观已。彼舌味入。无有少法。常乐我净。一切种种深细思惟。不得一法。如是如是。一相相应。彼于舌入味入离染。一切众生沉没此海。喜乐味海。迭相障碍。是故。复于人天地狱畜生饿鬼五道大海。如是系缚。比丘如是。于舌味入。虽欲解脱。舌入非我。我非舌入。非常非物。亦非不动。非不破坏。非舌味入。比丘如是得离染欲。又彼比丘。观身触入。身触因缘。而生身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如前所说。眼根入等。此身触入。应如是知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如是观察十色入已。观察法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法入中摄三种法。谓数缘灭。非数缘灭。及以虚空所有无法皆法入摄。如是观已。彼虚空者。亦是法入。数缘灭者。此法名智。无量种种证已。顺行数缘。作已证断烦恼。令彼烦恼尽灭。失坏一切无漏非数缘者。彼非数缘。名智非受。非知非觉。又亦非疑。余人之识。有百千生。一切皆失眼耳鼻舌身意等识。彼已破坏。不复更生。如是名为非数缘灭。此非数缘第三虚空。知此三法。不生是常。非三世摄。此非今生。亦非已生。又非当生。又彼比丘。法入二种。各各分别。谓色无色。所言色者。谓十色入。云何眼识。非见非对。见对见色。如是耳识。非见非对。云何取声。如是鼻识。非见非对。云何取香。如是舌识。非见非对。云何取味。如是身识。非见非对。云何取触。云何如是。彼外五入。此内五入。非见非对。与彼见对。云何相得。彼比丘。如是观察。眼识生时。二种攀缘。乃至意识。皆有二种。如是识生。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软物坚。则不能印。印坚物软。印则文生。如是如是。识非见对。缘取见对一切法中。第三印生。不相似物。不相似生。如是诸法。不相似物。不相似生。是初居致。第二居致。二法相似。还相似生。所谓白缕。生成白衣。第三居致。二不相应。不相应生。如燧火生。木之与火。不相应见。第四居致。见从稀物。而生稠物。如乳生酪。乳稀酪稠。彼法如是。则不相应。如是如是不相似法。谓眼识等。异因异缘。眼识等生。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乐觉知法 在林而行禅
正觉知谛相 则得无上处
常乐行慈心 勤于法境界
谛知于身相 则名真比丘
若人正观察 欲恚不能坏
彼得言比丘 异此非比丘
愍一切众生 舍一切贪恋
解脱一切缚 则名真比丘
若人调御心 境界不能坏
无垢如真金 名知足比丘
若人爱不爱 不垢污心意
当知彼行善 舍离一切过
威仪不可嫌 法行调诸根
勇猛清净意 如是名比丘
若人常喜乐 知诸论中义
不贪着饮食 名寂意比丘
林行阿兰若 冢间草为敷
若以此为乐 如是名比丘
谛知罪业过 善达诸业果
深识因与缘 是离恶比丘
破生死旷野 坏恶调诸根
复能善知友 名寂意比丘
于誉心不喜 毁訾心不忧
如大海之深 是修行比丘
坚意隐他恶 不餐软滑语
时语善恭敬 名寂静比丘
知欲界业因 亦知色界因
无色亦谛知 是知论比丘
不喜世俗语 常乐断诸过
于境界如毒 佛说是比丘
若人欲如泥 意常如是行
黠慧开心意 解脱生死缚
若人禅诵业 远离于懈怠
利益诸众生 名兰若比丘
若能答问难 辩才调诸根
当知是法师 不尔如草等
若身行意行 一切不疲倦
僧所有事业 一切皆能作
而不求财物 不为富乐名
唯利益僧意 解脱一切缚
持戒不悕天 亦不求名利
持戒为涅槃 是寂静比丘
常舍离众恶 但乐行善行
不近恶知识 是佛法比丘
常以慈修心 恭敬质直意
学句不缺者 去涅槃不远
常畏老病死 不悕乐世间
修禅不放逸 去涅槃不远
若人以无常 自他空无我
修禅上上智 去涅槃不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五地已。得第六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解四居致。此法云何有相似。因得相似果。不相似因不相似果。因不相似果不相似。有半相似半不相似。云何名为有相似因得相似果。譬如稻因还生于稻。如是如是。内相似者。善业相似。如是得果。谓天人中是初居致。云何名为不相似因不相似果。譬如甜乳。而生酢酪。不可爱乐。如是如是。内不相似。谓于此世爱染声触味色香等。而得地狱不可爱果。不可乐果。犹如酢酪。第二居致。云何名为因不相似果不相似。譬如青等。合生异色。色不相似如是如是。内不相似。谓业果报皆不相似。非其业果。所谓邪见。外道斋法。杀羊悕天。而堕地狱。第三居致。云何名为有半相似半不相似。譬如白缕以成白衣。缕细衣粗。是不相似。如是如是。内半相似半不相似。细不善业。得大地狱不善粗报。第四居致
又彼比丘。思惟观已。不取业果。更复思惟。观异业果。于有中行。犹如轮转。有四居致。有业未到。众人共作而能逼恼。此初居致。有业已到。方能逼恼。第二居致。有业若到。若其未到。皆能逼恼。第三居致。有业非到亦非未到。第四居致。有业未到。众人共作。能逼恼者。如世间法。星虽未到。国土得殃。若出世间。眼识未到。业海能逼。所谓欲心忧悲等逼。此初居致。有业已到。方能逼者。如世间法。火到乃烧。刀至方割。若出世间。不善业到。地狱畜生饿鬼逼恼。第二居致。有业若到若其未到能逼恼者。如世间法。咒毒势力。若到未到悉能逼恼。若出世间。人欲死时。有悕望相未到地狱第三居致。有业非到非未到者。譬如世间种种药子。非到生力。非未到生。若出世间。亦复如是。罗汉比丘。决定受业。量如须弥。彼阿罗汉。若入涅槃若未涅槃。此业不能逼阿罗汉。第四居致
有业现受而非生受。此初居致。有业生受而非现受。第二居致。有业生受。亦现世受。第三居致。有非现受亦非生受。第四居致。何业现受而非生受。若世间者。如犯王法。王法与罚。此业现受而非生受出世间者。修行布施善人所赞。此业现受非他世受。此初居致。何业生受而非现受。若世间者。入火得火。世世间者。此世行善若行不善。异世得果。此可现见。第二居致。何业生受亦现世受。若世间者。所谓现受。生世亦受。出世间者。亦复如是。第三居致。何业非现亦非生受。若世间者。如不语戒。不语布施。出世间者。谓无记业。非现世受非生世受第四居致
彼比丘。如是。一厢处坐如是观察。无量种枝业果报罗网。遍满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见已。随顺法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知业果报。谓知此业。知此业果。知善不善。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毁谤贤圣。邪见所摄。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若有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赞叹贤圣。正见所摄。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彼比丘。如是观察。自业报法。彼比丘。如是观已魔界众生。不与共行。终到涅槃。如是法行。修厌离行。勤行善道。终尽生死。摄取他人。令度生死。如自度已。及诸檀越。彼比丘。知业报法。观察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诸趣业报法数。譬如清净毗琉璃珠。为庄严故。以绳穿之。随彼绳色。若青若黄。赤白紫等。如彼色见。如是业珠。报绳穿之。彼比丘。于是业中。皆见闻知。或天眼见。清净明了。又彼比丘。若见若闻。知业报法。犹如彼珠。譬如有珠。其色极白。普清无瑕。清净任穿。已善修治。普门殊胜。一切世人之所赞叹。任王王等所应畜用。如是功德相应净珠。唯王王等知此功德清净珠价。取此珠已。着庄严上。如是如是。彼比丘。十善业道净分宝珠。普白善净。离过无瑕。清净任穿。对治法分。有大势力。是答难法。乃是法师。法钻所穿。善巧修治。如是如是。愿施戒智。如是如是。修治十善业道珠已。随愿所取转轮圣王。若取天王。若取魔王。若取梵王。修无漏禅。三昧自在。如是如是。彼正法珠善修治已。名为普门。此普门者。谓天人门。彼正法珠。名为普门。世间城中既得出已。入涅槃门。一切世人所赞叹者。谓正见人学人所赞。任王王等所应用者。入正法道心王所应。若人信彼毗琉璃珠。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宝珠。与正法珠相似相对
又彼比丘。观业报法。犹如彼珠。譬如有珠。其珠有瑕。不普清净。非一切门而不鲜白。不任钻穿。不任修治。一切人见则不钻叹。非王王等所应畜用。如是如是。彼外道法。是相似法。如有瑕珠。所言瑕者。谓身见瑕。戒取疑瑕。非一切门。唯是地狱饿鬼畜生三趣之门。非是好法。又亦不与无漏相应。不任钻穿。非答难法。非是法师法钻所穿。非王王等所应畜用。八富伽罗正法道行。是心之王。彼外道珠。非其所应。如是等法。相似相对。非法瑕珠若系人咽如是之人。彼相似珠。用系咽已。在于地狱饿鬼畜生。无始以来生死流转。彼比丘。如是观察珠相似珠。譬如世间有琉璃珠。似毗琉璃。有人见之。谓毗琉璃。愚痴凡夫亦复如是。彼比丘。如是谛知法非法已。得第七地。彼地夜叉。见彼比丘。清净持戒得第七地。转复欢喜。如是传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传闻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如是复向帝释王说。彼帝释王次第复向炎摩天说。彼炎摩天展转复闻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如是具白弥勒世尊弥勒世尊告化应天。彼化应天复向他化自在天说。作如是言。阎浮提中。某善男子。如是次第。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观业报法。第十一者。名为无作。是色所摄。一切法中。与色相应。若人受戒。一发戒已。若睡若闷。失心癫狂。如是善法。相续转行。譬如河流流常不断。如是之人。若睡若闷失心癫狂。如是无作。常流不断。无作名色。不可见对。彼复云何。色业所摄。此无作色。乃是一切善法之柱。此如是等十一种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正法念处经卷第五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生死品之三
又彼比丘。如是观察。云何众生。有种种色。种种形相。有种种道。种种依止。又彼观察。有种种心。种种依止。种种信解。有种种业。此如是等。种种诸色。种种形相种种诸道。种种依止。譬如黠慧善巧画师。若其弟子观察善平坚滑好地。得此地已。种种彩色。种种杂杂。若好若丑。随心所作。如彼形相。心业画师。若其弟子。亦复如是。善平坚滑。业果报地。生死地界。随其解作种种形相。种种诸道。种种依止。心业画师。业作众生
又诸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黄作黄。若取鸽色。则为鸽色。取黑作黑。心业画师。亦复如是。缘白取白。于天人中则成白色。何义名白。欲等漏垢所不染污。故名白色。又复如是。心业画师。取赤彩色。于天人中。能作赤色。何义名赤。所谓爱声味触香色。画观察衣。又复如是。心业画师。取黄彩色。于畜生道能作黄色。何义名黄。彼此迭互。饮血啖肉。贪欲嗔痴。更相杀害。故名黄色
又复如是。心业画师。取鸽彩色。攀缘观察。于饿鬼道。作垢鸽色。何义名鸽。彼身犹如火烧林树。饥渴所恼。种种苦逼。心业画师。嫉心所秉。痴闇所覆。又复如是。心业画师。取黑彩色。于地狱中画作黑色。何义名黑。以黑业故。生地狱中。有黑铁壁。被燃被缚得黑色身。作种种病。饥渴苦身。无量苦逼。皆是自业。非他所作
又彼比丘观察如是三界五道五种彩色生死画衣。于三地住。谓欲界地。色无色地。心业画师。习近淫欲。攀缘欲界种种色画。缘色依止。有二十种离欲四禅。以为画笔。依十六地。是所画处。画作色界。离缘色界。三摩跋提。缘无色界。画为四处。心业画师。广画如是。三界大衣
又彼比丘。观察如是心业画师。更复异法。画作众生。心如画师。身如彩器。贪欲嗔痴。以为坚牢。攀缘之心。犹如梯蹬。根如画笔。外诸境界。声触味色。及诸香等。如种种彩。生死如地。智如光明。勤发精进。如手相似。众生如画。神通如彼无量形服。有无量种业果报生。如画成就
又彼比丘。依禅观察。心业画师。有异种法。如彼画师。不生疲倦。善治彩色。各各明净。善识好笔。画作好色。心业画师。亦复如是。不生疲倦。若修禅定。善治禅彩。攀缘明净。如彩光明修道之师。如善好笔。知禅上下。如善识知。有取有舍。如不疲倦。如是禅定。心业画师画彼禅地。如彼好色。又彼如是。心业画师。若有疲倦则画不善。地狱饿鬼畜生道处。同业因缘。铁杵为笔不善彩色。画非器人。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等色。非好色画。广说如前。又彼比丘。次复观察心之猿猴。如见猿猴。如彼猿猴躁扰不停。种种树枝花果林等。山谷岩窟。回曲之处。行不障碍。心之猿猴。亦复如是。五道差别。如种种林。地狱畜生饿鬼诸道。犹如彼树。众生无量。如种种枝。爱如花叶。分别爱声诸香味等。以为众果。行三界山。身则如窟行不障碍。是心猿猴。此心猿猴。常行地狱饿鬼畜生生死之地。又彼比丘。依禅观察心之伎儿。如见伎儿。如彼伎儿。取诸乐器。於戏场地作种种戏。心之伎儿。亦复如是。种种业化以为衣服。戏场地者。谓五道地。种种装饰。种种因缘。种种乐器。谓自境界伎儿戏者。生死戏也。心为伎儿。种种戏者。无始无终长生死也
又彼比丘。依禅观察。心弥泥鱼。如见弥泥。如弥泥鱼。在于河中。若诸河水。急速乱波。深而流疾。难可得行。能漂无量种种树木。势力暴疾。不可遮障。山涧河水。迅速急恶。彼弥泥鱼。能入能出。能行能住。心之弥泥。亦复如是。于欲界河。急疾波乱。能出能入。能行能住。地狱有河。其河名曰鞞多罗泥。彼河极深。涛波涌迅。无时暂停。甚可怖畏。急疾乱流。善不善业。以为流水。难可得行。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所不能渡。此五道河。无量劫中常漂众生。境界疾流。迅速不断。势力暴恶。不可遮障。无常相续。力势所牵。不可约截。爱河急恶。心弥泥鱼。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狱饿鬼畜生。心弥泥鱼在爱河中。如是入出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修禅念住。知业报法。观察一切众生之心。常自在行。为心所使。为心所缚。如是观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一切众生心业自在。依心业行。为心所使
又复观察。云何众生缚在生死。无始无终。无量转行。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以心染故。众生系缚。以心净故。众生解脱。如是心者。无量种种攀缘坏相。自体坏相。同业坏相。心有五种。谓五道中自在秉执。与结使心和合相应。常在生死。离第一依。谓虚空等三无为法。五根坏相。有五种心。无量无边爱心依止。种种坏相。以要言之。此是染分。云何方便得离染分三烦恼根。有三对治。过去未来一切诸佛正遍知说如是正道。欲以不净。嗔以慈心。痴以因缘
彼于身中如是观欲。如是比丘。缘身行已。分分观身。从足爪等。乃至于头。分分观察。此粗身分。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自身分中。如是足爪。离身观察。爪非是身。足指非身。何者是身。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足掌非身。何处起心。谓是我所。此内踝者。非是我身。此足跟者。亦非我身。踹非我身。膝非我身。圆非我身。阴非我身。此髑髅者。亦非我身。粪门之处。亦非我身。如是背处。四十五骨。皆非我身。头非我身。面中之骨亦非我身。头中之骨亦非我身。彼比丘。如是观察。于分分中不见有身。一一分分。皆不见身。又复不见如是分分。复观眼耳鼻舌身意。皆不见身。又复观察我中无我。彼如是等唯是微尘。如是分分观察彼身。犹如芥子。乃至微尘。又复分分观察诸大。何者是我。何者地界。如是次第。何者是我。何者水界。何者是我。何者火界。何者是我。何者风界。彼如是观界非是我。我非是界。非别有我。非别有界。非异界我。别更有物。如是皆以第一义谛。譬如无量多树和合。则见于林。树非是林。异树无林。是第一义。离树之外。无别名林。又复观树。离彼根茎枝叶等外。别更无树。第一义谛。无如是树。依世谛故。有林有树。身亦如是。足等和合。唯有名字。依世谛故。得言有身。彼比丘。知身法已。离于身欲。离身分欲。得离一切根受界欲。既离欲已。彼喜欲爱。不能系缚。如是勤观欲心对治
又彼比丘。云何勤观嗔心对治。彼住慈心。常勤观察。恶行众生。所谓五道生死退生。常有怖畏。如死无异。比丘观之。如母悲子。彼诸众生如是苦恼。云何可嗔。我若嗔之。则是疮上复更与疮如是众生。本性苦恼。不应嗔之。嗔是第二最大烦恼。如是勤观嗔心对治
又彼比丘。云何次第勤观第三最大烦恼。痴覆众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彼若离痴。修行正见。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谛知善法及不善法。如是谛知法非法心。则灭第三最大烦恼。如是勤观痴心对治
又彼比丘。如是勤观三种烦恼。三种对治。彼三种灭已。一切烦恼结使皆灭。如断树根。皮茎枝叶。花果缘等。一切悉干。如是能断此三烦恼。一切烦恼皆悉断灭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第七地中修第八地得第八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最初如是如实观眼。云何世间愚痴凡夫。眼见色已。或贪或嗔。或生于痴。彼诸凡夫。若见知识。若见妇女。心则生贪。若复异见。则生于嗔。见他具足贪嗔所覆。以眼于色。不如实见。痴蔽于心。愚痴凡夫。唯有分别。眼见于色。若贪若嗔。若痴所覆。爱诳之人。自意分别此我我所。如是染着。譬如狗咬离肉之骨。涎汁和合。望得其髓。如是贪狗。齿间血出。得其味已。谓是骨汁。不知自血有如是味。以贪味故。不觉次第自食其舌。复贪其味。以贪覆故。谓骨汁味。愚痴凡夫。亦复如是。虚妄分别。眼识见色。贪着喜乐。思量分别以色枯骨着眼口中。境界如齿。如是咬之。染意如涎。爱血流出。贪爱血味。谓色为美。于色得味。犹如彼狗。凡夫愚痴。眼识见彼如骨之色。虚妄分别。如狗咬骨。如是观察。眼见于色。犹如枯骨。如是一切愚痴凡夫。虚妄分别之所诳惑
又彼比丘。如是思惟。云何比丘。于爱生畏。厌离生死。舍一切欲。譬如龙象。至年六十。其力盛壮。善调象人。革斗捉取。缚其五处。置牢槛中。然后乃多与欢喜抟。及以甘蔗。甘蔗酒等种种美味。以诸乐器。歌声乐之。望使不愁。不忆林乐若忘林乐。得与凡象同共止住。极令调善。系属他人。彼象虽复如是将息。如是供养。不能令其心离忧闷。然其不忘林间之乐。自在游行。不忘山曲树林花果。众鸟音声河傍处乐思惟念已。绝缚而去。忆彼乐故。于调象人不生忌难。坏其牢槛。去向林中。心不顾念。多多蹇荼。美欢喜抟。及以甘蔗。甘蔗酒饮。琴乐歌声。心不可调。心不可诳。不忘林乐。不乐凡象共行共住。还向林中。修行比丘。亦复如是。无始以来流转世间。五缚所缚。何等为五。所谓爱声触味香色。谁为善调。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如是六识。何者牢槛。所谓喜乐妻子眷属止住之处。仆使富乐。染着烦恼之所遮障。多欢喜抟。及甘蔗酒。种种美味。诸饮食者。分别之心。为欢喜抟。淫欲为饮食。心爱网以为作乐歌笑等声。邪见凡夫。犹如凡象。共同住者。谓有身见戒取疑网。口中甜者。所谓喜乐邪见言说。系属他者。属欲嗔痴。善调之象。谓修行者。一切染痴。以为供养。忆念出离。则名为山禅三摩提以为山窟。生正道心。此名为花。涅槃为果。众鸟声者。所谓法师。智慧为河。河济口者。所谓一心。言地分者。谓四梵行。慈悲喜舍。彼修行者。犹如壮象。随顺思量。禅定之乐。趣僧伽蓝。为还林去。比丘如是。修行道者。犹如壮象。若不尔者。如狗无异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于八地处修第九地。得第九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一切三界。皆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等器。观一切欲。亦复如是。譬如林中。极大山崖崄峻之处。有大高树。名佉殊梨。有无量刺。于彼树头少有果实。而复难得。若取彼果。多有诸过。恐此树果堕在崄处。复畏失命。树腹有孔。孔坎脆烂。欲上彼树。复畏孔坏危人之命。彼树极高。堕树尚死。况坠高崖崄恶之处。愚痴凡人盲无智目。贪着众味。望见彼果。不看峻崖树腹烂孔。彼愚痴人。贪其果味而上彼树。未到果所。即便坠堕。即尔命终。更有余人。少知方便。或有命业。则不堕坠。少得果味。多受苦恼。如是如是。彼修行比丘。观五道林。中间有孔。极大崄崖。谓一切病。佉殊梨树。所谓欲心。无量刺者。所谓无量百千烦恼。求彼苦果。所谓苦也。树头果者。一切欲意。诸爱声触味色香等难可得者。是欲果也。所谓入海。若有刀畏。亲近于王。作贼治生。如是等苦。乃得所欲。如彼得苦。多诸过者。贪欲嗔痴。堕高崖者。谓堕地狱畜生饿鬼。即命终者。法命尽也。树烂孔者。皆空无物。一切不坚。痴人往者。所谓愚痴邪见人也。有如是等无量诸过。复有多过。如是欲果。味少过多。彼比丘。如是观于一切欲心。不生分别。又彼比丘。观察欲心。犹如火焰。犹如灯焰。明色可爱。其触甚热。飞虫痴故。见彼明焰。贪着爱乐。入中即死。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欲嗔痴覆。于一切欲。心生爱着。如彼飞虫。见灯明色。若入欲灯。则堕地狱畜生饿鬼。如彼飞虫入灯而死。彼比丘。如是观察。心得离欲
又彼比丘。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又此世间一切众生。何缚所缚。轮转生死。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二缚所缚。系在世间。何等为二。一者食缚。二者触缚。食缚有四。一者抟食。二者思食。三者禅食。四者触食。何者抟食。谓四人处。欲界六天。八大地狱。鬼中一分。二思食者。所谓鱼中。三禅食者。所谓行禅色界天等。四触食者。所谓诸鸟。何者为触。触者谓欲。有执手者。或有笑者。有眼见者。如是皆为欲触所诳。如是一切愚痴凡夫。谓欲界中。人及饿鬼畜生地狱。此等习欲。故名欲界。又无色界三摩跋提。攀缘为食。以此二缚。常在世间。不得离欲。常为一切结使所缚
又彼比丘。如实观眼。眼识见色。若生乐触。则攀缘乐。非乐报业。又如实观。如是如是。眼识见色。是恶意处。若眼触生。攀缘于苦。是乐报业。彼如实知何者名为。眼识见色。攀缘于乐。非乐报业。于此法中。随顺观察眼见色已。不善思惟观察攀缘。忆念味着而生乐心。现在虽乐。后得苦报。成就地狱饿鬼畜生。何业现在得不乐报。后得乐报。眼识见色而生眼触。心善思惟。观察攀缘。于现在世心不乐着。现在不乐。非苦报业。转生人天。受胜妙乐终到涅槃。如是耳鼻舌身意识。皆亦如是。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眼识见色心行于舍。谓彼比丘。眼见色已。心不喜乐。非不喜乐。不贪不恶。心不悕望。非不悕望。亦不忆念。非不忆念。亦非不善观察覆障。如是行舍。是名舍处。非苦乐处。又彼比丘。得第十地六地处行。谓阿那含初禅地中。乃至四禅。得登彼地。彼观诸法出没生灭。常勤修行八分圣道。欲觉欲到解脱之门。彼比丘。如是精勤。魔宫隐蔽。彼地夜叉。见已欢喜。即以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复闻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闻焰摩天。彼焰摩天闻兜率天。彼兜率天闻化乐天。彼化乐天。复向他化自在天说。彼自在天复向梵天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善男子。广说如前。乃至八地摄于六地。彼既闻已。甚大欢喜。梵迦夷天。出禅乐行。既实闻已转复欢喜。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善若不善 业果皆决定
自作业自食 皆为业所缚
如是烦恼地 初甜而后苦
舍境界如毒 以不饶益故
智不属烦恼 属于智境界
此世若后世 一切时受乐
智常烧烦恼 如火能焚草
烦恼覆智梵 故佛说三宝
若乐智境界 寂静如牟尼
若烦恼蛇啮 彼人一切失
若人知二谛 勇猛谛知见
彼行第一道 舍离生死处
若人乐生死 喜乐烦恼怨
彼人常被缚 流转有隘处
若人有出意 常行寂静行
死生天众中 到梵世界处
若不爱欲等 供养佛法僧
彼人舍生死 如风吹干草
若不为心使 而能使于心
则能除烦恼 如日出无闇
心怨最第一 更无如是怨
心常烧众生 如放烧时树
若心自在行 愚痴不调根
彼苦不寂静 去涅槃太远
知苦及苦报 复能知苦因
则脱一切缚 普离诸烦恼
智为第一明 痴为第一闇
取如是光明 是名黠慧人
痴为第一恶 黠慧人能舍
若令痴自在 寂静难可得
若欲自安隐 宁触入大火
毒蛇同处住 终不近烦恼
智第一甘露 第一安隐藏
智为第一亲 智为第一宝
如是之智火 常烧烦恼山
烧烦恼山者 则到安乐处
若人无智慧 如盲入闇处
则不厌生死 非法诤斗笼
若人常念法 善得于人身
不为心所诳 应受善人供
彼比丘。如是知法非法。依法正行。如是净心。则能破坏无量百千高大生山。无有余气。更不复生。离烦恼刀。近于涅槃
原文链接:https://www.foxueonline.com/fojingyuanwen/jingjibu/zhengfanianchujing/820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