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菩萨。从般茶婆山林而出。安庠徒步。向伽耶城。既到彼已。登上伽耶尸梨沙山(隋言象头)。欲摄身心。灭除诸恶。上彼山已。选平整处。在一树下。铺草而坐。是时菩萨。内心思惟三种譬喻。悉是世间希有之事。未曾闻说。未曾睹见。未曾证知。何等为三。一者所谓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虽复身体不行于欲。而其彼等所有欲中。一切心意。欲爱欲恼欲热欲着。而灭不尽。未得正定。犹有我相。自度一身。彼等沙门。及婆罗门。恒受苦恼。意不喜者。心不乐处。不能知见。又复不得上仁之法。亦不能证无畏之处。然其彼等。虽无我相。不独度身。不受苦恼。虽不受意。不喜不乐。而犹不能知见证法及无畏处
譬如有人取生湿木。并及湿粪。置于水上。就中攒火。有人故从彼岸而来。就其乞火。然如是人。从生湿木湿粪水上。出力攒火。有能得火与彼人不。若能得者。终无是处。火既不出。彼人从求于何而得。如是如是。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虽不行欲。乃至不能知见证法。此即是初第一譬喻。世未曾有。亦未曾闻
尔时菩萨。复更第二思惟念言。若诸沙门。及婆罗门。虽禁制身不行于欲。彼等所有欲中。意贪热恼及着。而灭不尽。未得正定。犹有我相。自度一身。徒受苦恼。不喜不乐。不能知见证上仁法无畏之处。又复彼等。虽无我相。不独度身。不受苦恼。及不受心。意不喜乐。不能知见证上仁法及无畏处。譬如有人。取生湿木。置于地上。欲攒出火。亦复有人。来从乞火。向其此人。从生湿木。攒欲求火。能得于火与彼人不。若能得者。无有是处。如是如是。是诸沙门。婆罗门等。虽不行欲。乃至不能知见证法。此第二喻。世未闻有。尔时菩萨。复更第三思惟念言。若诸沙门。及婆罗门。虽禁节身不行于欲。彼等所有欲中。意爱恼热及着。灭尽正定。此等沙门婆罗门等。虽得自利及以利他。心中喜乐。能知能见得上仁法证无畏处。譬如有人。取干燥木及以干粪。置于地上。欲攒出火。亦复有人。还从此岸。向其乞火。而其是人。用少功夫。即便得火。持与彼人。如是如是。若有沙门。及婆罗门。离欲而行。彼等设有欲中意爱恼热皆灭。乃至得彼上仁之法。证无畏处。此是菩萨第三譬喻自意念生悉是世间未曾闻见
尔时菩萨。从彼伽耶尸梨沙山下。来摩伽陀聚落内。次第而行。借问人言。此处有何功德可行。有何非法宜须除断。我今欲求最上寂定最妙音辞。如是前行。至伽耶南。有一聚落。其聚落。名优娄频螺。及至彼处。日以食时。菩萨着衣入彼聚落。诣一陶家。从乞瓦器。得已手持。历彼聚落。次第乞食。到一村主长者之家。然其长者。名难提迦(隋言自喜)。至彼家已。却立一面。默然而住。其难提迦。自喜村主有一善女。名须阇多(隋言善生)。彼女端正。可喜无双。为诸世人之所乐见。其善生女遥见菩萨手持瓦器默然立住欲乞求食。善生见已。从其二乳。自然汁出。时善生女。问菩萨言。最胜仁者。仁是谁子。是何种姓。名字云何。父母何处。今欲何求。仁者云何。有何神异。今我一见。使我两乳汁自然流
尔时菩萨报言。善姊我名悉达。此名是我父母所立。我今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当转无上法轮。时善生女。闻是语已。从菩萨手。而取瓦器入自家中。满盛香美甘味饮食。并及种种饼果羹臛。溢瓦器中。即出胡跪。奉授菩萨。口作是言。最胜仁者。我愿恒常供养仁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所须。悉令充足。唯愿仁者。慈悲纳受。我观仁者父母立名。复见仁者精进勇猛。至意专心。必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转于无上法轮。真实不疑。仁者若成菩提道时。当来我家受我供养。度脱于我。当与仁作声闻弟子。是时菩萨报言。善姊当如所愿。既受食已。即便舍行
尔时菩萨。从善生女。乞得食已。于空静处。如法而食。食已经行。渐到一处。地方平整。清净可喜。心乐欲观。树林蓊郁。枝条繁茂。多饶花果。清净流渠。香美诸水。河池泉沼。映发交横。种种丰饶。无所乏少。彼等诸水。不浅不深。澄清皎洁。易度易取。其内无有毒恶诸虫。周匝具足。妙好禽兽。去离聚落。不近不遥。往来乞求。无疲无乏。其间道陌。土地坦平。不下不高。易行易涉。若当有人欲求无上最胜利益。易得易成。速办速证。兼绝蚊虻。及诸虫蝎。又不喧闹。昼少行人往来扰乱。夜断音响。安静清闲。冷暖调和。风雨顺节。堪可修道禅定修心。又往昔时。有一王仙。名曰伽耶(隋言象)。在中停止。是彼王仙旧城居处
尔时菩萨。见此地已。如是思惟。此中地势。快好方平。暂睹即便。为人所乐。乃至堪可修道行禅。若有丈夫欲求无上最胜之利断诸恶者此地足堪安止而住。我今既欲摧伏诸恶修诸善根。宜应停止。坐于此处。以求菩提。必令成就
菩萨如是心思惟已。即便取草铺坐此地。欲修习禅。既坐定已。心如是念。令诸众生求解脱者。悉行种种众杂苦行。所谓或有诸众生辈。悬住二手。以舍世间一切诸事。有为法故。彼等如是苦行之人。或乞食时。不从缸口内受于食。或有不从小口钵内受取于食。或有不从两羊之间受取于食。或有不从人粪秽间受取于食。或有不从柱杖人边受取于食。或不从执刀杖人边受其施食。如是确间。及知妇人不净来时。不从受食。或见妇人怀妊之时。亦复不从其边受食。或知人家有不净业。不从受食。或有不从酒醉人边受取其食。或有两人吃食之时。亦复不从其边受食。受食之时。有狗来前。亦不受食。又受食时。其上或有蚊虻等来。不净秽恶亦不从受。或复有人。唱呼而唤。来与汝食。亦不从受。有人唱云。汝住与食。亦不从受。或人唱言。我作食施。汝当待取。亦不从受。有人故为造作于食。亦不从受
或复有人。祭祀诸天残余之食。亦不从受。食内若有沙糖石蜜。亦不从受。有苏油等。亦不从受。食内或有乳酪等物。亦不从受。食内若有鱼杂肉等。亦不从受。或食内有兴渠臭熏诸辛味等。亦不从受。或复止受一家之食齐一口止。或受二家。至两口止。乃至或受七家之食。还复食于七口而止。或复一日止一时食。或复一日两时而食。或一日半始吃于食。或经三日乃吃一食。或时一日少许而食。或时两日。亦少许食。乃至七日。亦少许食。或唯食菜。或唯食稗。或复唯食树嫩枝条。或唯食酪。或复唯食迦尼迦罗树之枝柯。或复有时纯食羊粪。或复有时纯食牛粪。或乌麻滓。或食果子。或食诸种一切草根。或食藕根。或食种种草嫰枝条
或复有唯空饮于水而以活命。或有随宜所得多少即以活命。或复有学野兽食草以活于命。或时立地卓然而住。或复有坐一定不移。或复四支柱着于地。以口受食。或有唯着纯草之衣
或有唯着冢间弊衣。或复有着种种草衣。或复有着憍奢耶衣。或以白桃皮作衣者。或以龙须而作衣者。或复有用诸畜生皮而作衣者。或复有用故畜生皮而作衣者。或有以诸毛[毯-炎+旁](博荡反)作衣。或有破诸畜生之皮为条作衣。或复有以粪扫作衣
或有裸形。或卧棘上。或卧板上。或复有卧摩尼之上。或卧椽上。或卧冢间。或蚁垤内。犹如蛇居。或露地卧。或复事水。或复事火。或逐日转。或有举其两臂而住。或有蹲坐。或复有用沙土烟尘以涂坌身正立而住。或不梳洗。头首面目。发如螺髻。拳挛而住。或复拔发。或拔髭须
或复有事泉池井河渠源诸神地神树神林神山神石神夜叉罗刹罗睺(隋言语)阿修罗王婆梨(隋言钩)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隋言妙机)睒婆利等阿修罗王。或事岁星。或有事医药王仙人。或事婆罗堕仙人者。或复有事瞿昙仙人。或事毗沙门天王者。或复有事童子之天。或自在天。或复事日。或复事月。或复有事那罗延天。或帝释天。或事梵天。或事护世四大诸天。如是各事。令欢喜已。从乞求愿。称愿得已。各求解脱。菩萨既观彼等如是邪求解脱。见已发心。欲行可畏极苦之行。而有偈说
菩萨既至尼连河 以清净心岸边坐
为诸求道不真故 欲行大苦化彼耶
尔时菩萨。如是观察专正思惟。坐讫合口。以齿相柱。舌筑上齶。一念摄心。如是系念。调伏身意。以齿舌齶。摄心系念。修习之时。腋下汗流。菩萨既见汗如是流。更复重发勇猛精进。心无所著。不错不乱。住寂静心。一定不动。如是最上苦身意口。悉皆不动。是时复作如是念言。我今可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从口喘息及以鼻气。悉皆除灭。口鼻灭已。即时便从两耳孔中。出大风声。其风声气。犹如攒酥在大瓮里。摇搅于酪。出大音声。如是如是。菩萨闭其口鼻之气不使出。时于两耳孔。出风气声。亦复如是。菩萨复念。我今已发精进之心。无处染着。舍于懈怠。乃至如是。最上苦行。最胜难行。重复思惟。我可更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既寂定身及口意已。还止口鼻及耳喘息。一切皆杜。既口鼻耳。悉寂定已。内风壮大。不得出故。气冲于顶。譬如勇健。最大力人。取好利斧。打棒他脑。如是如是。菩萨从其口鼻及耳闭气不出。内风壮故。打脑之声。亦复如是。菩萨复念。我今已发精进之心。无处染着。舍于懈怠。乃至如是最上苦行。最胜苦行。思惟是已。即便更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从口鼻耳及顶喘息。一切皆停。不令其出。乃至遮止。不得出故。内风强盛。在两肋间。回转鼓动。譬如屠儿。或屠儿子。善解杀牛。而彼屠等。或执利剑。或捉利刀。而破牛肚。或复破肋如是如是。菩萨乃至内风强故。两肋间转穿破之声。亦复如是。思惟是已。乃至更发精进之心。最胜苦行。我今还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从口鼻耳闭气不出。内风强故。令身热恼。譬如最大二壮力士。取一弱人。各执一臂。将其向彼大火聚上。或恼或炙。如是如是。菩萨以内气不出故。身受热恼。亦复如是。思惟是已。乃至更发精进之心。一切无著。已舍懈怠。得于正念。心不散乱。一切寂静。身口及意。并得正受。如是胜妙。最上苦行
尔时上界。有诸天来。见于菩萨如是苦行。各相谓言。今此悉达大智太子。已取命终。而彼众中。复更别有其余天子。共相谓言。此之悉达太子。现今其命未终始欲取尽。或复更有诸天子言。此之悉达大圣太子。现亦不死。后亦不终。何以故。此之太子。是阿罗汉。凡罗汉者。有如是行。不须怪之
尔时菩萨。在彼兰若。所用心处。作苦行时。即得成于最大苦行。是时菩萨坐处。四面周匝。所有邻比。聚落诸人。皆来见于菩萨如是苦行。作如是言。此沙门既行大苦行。是故立名言大沙门。大沙门名。起于彼唱。以是义故。有此名称
尔时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世间或有沙门或婆罗门。制限食故。而建立行。各守清净。彼等或复唯食于麦。或食煮麦或食麦屑。或以麦作种种诸食。而以活命。如是更复或食鸟麻。或食粳米。或食小豆。或食大豆。乃至或食纯大豆饭。或大豆汁。或大豆屑。或以大豆作种种食。持用活命。或有沙门及婆罗门。断一切食。建立净行。我今亦可断一切食而行苦行。菩萨如是内心思惟
尔时彼处。忽有诸天隐身不现。来菩萨所。白菩萨言。大圣仁者。愿莫如是思惟此念。欲得全断一切不食。所以者何。仁今若欲断一切食而行行者。我等诸天。各将一切天味。下来入于仁者毛孔之中。而令仁者得存活命。又复仁者。不损害身
尔时菩萨闻此语已。如是思惟。我今既语一切人言。我全不啖一切诸食。而今诸天自隐其身。将天味来入我毛孔。令我活命。此则是我最大妄语。诳惑一切。如是念已。告彼天言。汝等诸天。虽有此心。是事不然
尔时菩萨。断彼诸天如是意已。日别止食一粒乌麻。或一粳米。小豆大豆。菉豆赤豆。大麦小麦。如是日日各别一粒。是时菩萨。复更思惟。我今可以手掌盛取少少汁饮。而活于命。或小豆臛赤豆豌豆。绿豆臛等
尔时去彼聚落不远。其中有一最大种姓婆罗门。名斯那耶那(隋言将兵将)。彼婆罗门。从摩伽国频头王边。得一聚落。以为封邑。其邑即与优娄频蠡聚落相近。彼婆罗门。得封邑已。还立字名斯那耶那。复更别有一婆罗门。名曰提婆(隋言天)。彼婆罗门生地。在彼迦毗罗城。经营一事。渐渐行至斯那耶那村邑而住。少日为客。是时提婆婆罗门。更经营别事。因行渐至菩萨住林。时其提婆婆罗门。见菩萨在林行大苦行。见已即识作如是言。此是我国悉达太子。乃能如是行大苦行。彼见菩萨。如是苦行。心大欢喜
尔时菩萨。见彼提婆婆罗门。心向于菩萨。生欢喜已。即告提婆婆罗门言。大婆罗门。汝能为我办少许食。活我已不。若小豆臛。大豆菉豆。赤豆等羹。而我食之。持用活命。彼婆罗门。心狭劣故。少见少知。无广大意。欲行布施。述可此语。报菩萨言。大圣太子。如是之食。我能办之。彼婆罗门。于六年中。日别如上所须之食。以供菩萨。菩萨日日受取此食。依法而食。以活身命尔时菩萨。但以手掌。日别从受。随得少许。而食活命。或小豆臛及赤豆等。是时菩萨。受食既少。随掌所容。如上所说。诸豆汁食。菩萨如是食彼食已。身体羸瘦。喘息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手脚不随。如是如是。菩萨支节连骸亦然。菩萨如斯。减少食饮。精勤苦行。身体皮肤。皆悉皱赧。譬如苦瓠。未好成熟。割断其蔕。置于日中。被炙萎黄。其色以熟。肌枯皮皱。片片自离。如枯头骨。如是如是。菩萨髑髅。犹是无异。菩萨既以少进食故。其两眼睛深远陷入。犹井底水。望见星宿。如是如是。菩萨两眼。睹之才现。亦复如是。又复菩萨。以少食故。其两胁肋。离离相远。唯有皮裹。譬如牛舍。或复羊舍。上着椽木。时彼聚落。所有羊子。牛子马子。行于彼林。见于菩萨如是苦行。见已各各生大欢喜发希有心。恒常承事供养菩萨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精进苦行品下
尔时净饭大王盛春时至。游戏观看。见诸园林。新出枝叶。种种杂卉。众花开敷。清净庄严。遍满其内。水中鹅雁。鸿鹄鸳鸯。充溢诸池。树上复有鹦鹆鹦鹉。及拘翅罗。或诸孔雀。迦罗频伽命命鸟等。自相娱乐。或复命唤作微妙声。时净饭王闻是声已。长歔叹息。扪泪而言。呜呼我儿悉达太子。忽然舍我。奄经六年。既其出家。令我不见。咄哉我今独用此活。知复何为。我今不见子悉达故。在于此处。诸婇女中。左右围绕。虽复昼夜作诸音声箜篌琵琶瑟鼓吹种种音乐。我今受此上妙五欲。我子云何独自在彼山林旷野无人众内。为于种种野兽围绕。虎狼师子及白象等一切诸兽。或复诸兽各以爪牙。自相残害。咬啖而食。汝在彼处。谁复得知。或死或生。寂无消息。其净饭王心地如是。忆念愁忧。苦恼不乐
尔时菩萨。在彼优娄频螺聚落。行苦行时。羸瘦困弊。欲起行动。力不胜身。立便倒地。尔时彼处地居诸天。见此事已谓言。菩萨身命将终。心内忧愁。传相告语。悉达太子。今忽命终。时彼地居诸天众中。有一天子。速疾往诣净饭王所。既到彼已。白净饭王。作如是言。大王当知。大王太子。悉达仁者。舍四天下并及七宝。出家人山。苦行之时。今已命终。其天众中。复更别有一地居天。速往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当知。王子悉达虽未命终。但其余命不过七日
尔时净饭大王。既闻诸天如此语已。为念子故。忧愁苦恼。逼切于心。而大唱言。呜呼我子。何故独于空林而死。虽得人身不受五欲。复不证于无上法味。作是语已。身心迷乱闷绝躃地。时净饭王。诸释种族。悉闻此声。闻已悉各奔集。往诣净饭王宫。到已安慰净饭王心。作如是言。大王莫作如是苦恼。又复大王。现今身体。极甚羸瘦。莫因此事而取命终。净饭王言。今日此处迦毗罗城。是我亲族眷属品类。凡有几数。居住此城
尔时彼等一切释种。即白王言。大王当知。今释总数。一切凡有九万九千。时净饭王。复作是言。汝等眷属。若欲令我命全活者。速疾示我悉达太子所居停处。是时一切诸释种等。咸共报言。大王当知。大王乃可捉此大地及诸山林铁围山等大海须弥。以一手擎。掷于他方。斯有是理。欲令悉达烦恼未尽。若当一切天上世间人物聚集。欲将太子来向家者。终无是处。尔时释氏国师之子。名优陀夷。白净饭王。作如是言。大王当知。我今能往悉达太子出家之处。慰喻其意。将回向宫。其净饭王。闻是语已。即便报彼国师子言。善优陀夷。汝能诣向太子边者。或复太子取于汝语。归来向家。汝共一处。速疾还来。若其太子不肯来时。汝永一形。莫见我面。所以者何。汝发此言。虽解我意。若子不来。我见汝面。以承望故。更倍增长我之忧愁
尔时国师子优陀夷。严驾即从迦毗罗出。径往向彼优娄频螺聚落之所尼连河边。既到彼已。其优陀夷。初先遥见憍陈如等五人在彼。见已即问憍陈如言。仁憍陈如。悉达太子今在何处。时憍陈如。即便报彼优陀夷言。悉达太子今已入林。修行苦行。时优陀夷。复重问言。其亲侍者名字是谁。时憍陈如即报之言。汝优陀夷。若欲知者。其人名为阿奢踰时(隋言调马)
时优陀夷。即便进语阿奢踰时。作如是言。阿奢踰时。汝今往诣于太子所。如我所语。为我通道。仁父有使来到于此。欲得相见。时调马报优陀夷言。我实不敢向太子边通达此语。所以者何。太子苦行已过六年。自出家来。不曾将面向于生地。对迦毗罗城邑而坐。何以故。厌生患故。汝优陀夷。自可入林面见太子。对论父王所使言语
时优陀夷。自入林中见于菩萨卧于地上。从头至足皆被尘坌。无有威光与地同色。身体瘦削。无复肌肤。唯有骨皮裹身而已。眼深却陷。如井底星。遍体屈折。节节离解。其优陀夷。见于菩萨如是身形。即举两手。而大唱叫。称唤号哭。呜呼呜呼。我释种子。今日忽至如是厄难。本时如是端正可喜如是妙色。今成此身。与土无异。既复不得解脱安乐。徒劳损害如是妙身
尔时菩萨。闻优陀夷号叫声已。即便问言。此为是谁。内心乃尔忧愁懊恼。如火所烧啼哭而语。时优婆夷。报菩萨言。大圣太子。我是太子本国国师之子。名为优陀夷者。即我身是太子之父。净饭大王。使我来此参迎太子。菩萨报言。汝优陀夷。我今不用此烦恼使。我唯欲得涅槃之使。不欲父王此生死使
时优陀夷。复更咨请于菩萨言。大圣太子。仁今建立何等誓愿乃尔牢固。菩萨即报优陀夷言。唯愿我身在于此地破碎。犹如乌麻白粉及以微尘。若我不得自利利人。其精进心。终不放舍而生懈怠。我今身心誓愿如是。时优陀夷白菩萨言。大圣太子。我从太子父王之前。受是誓言。令我决定共于太子相随入城。今日太子。若有如是殷重誓愿。傥或未得自利利人。而取命尽。我当云何敢舍太子。违本誓愿。将面空入迦毗罗城
尔时菩萨复更重语优陀夷言。汝优陀夷。我今在此苦行之处。傥我未得成就自利。于其中道。而命终者。汝优陀夷。取我尸灵。从本出门。扶舁将入迦毗罗城。汝复为我。语彼一切迦毗罗城内外人民。作如是言。此即是彼精进之人。无异语者。立于誓愿。正意正心。骸骨之体。汝优陀夷。更复为我答我父王所问讯语。汝咨我父。作如是言。大王当知。王子已发勤精进故。今已舍命。非因懈怠。如实语者。今既舍命。非是虚诳。汝优陀夷。我今虽然。但我在此林中。夜梦如是。无量诸天。隐身来于我边。顶礼我足。而白我言。悉达太子汝今应当生大欢喜。从今已去。至七日内。汝必克成最大利益。汝优陀夷。我得此梦。终不空也。汝优陀夷。今可还家。我不用汝与我作友
尔时优陀夷。既闻菩萨如是誓已。于菩萨所。无复望心。即从菩萨坐处林中。独自而出。出已还至迦毗罗城。见净饭王。到已即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王子悉达。平安勇猛。存活不死。净饭王言。若我太子。安隐不死。我更何愁。闻此语已。心大欢喜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欲为菩萨生扰乱故。于彼六年苦行之内。恒常密近菩萨左右。伺求其便。微毫过失而不能得。即说偈言
阿兰若处既精好 树木丛林甚可观
优娄频螺聚落东 尼连禅河岸邻侧
彼处选择得地已 誓愿牢固结加趺
发大精进勇猛心 我今决定得解脱
魔王波旬来诣彼 诈以美语而白言
唯愿仁者寿命长 命长乃能得行法
命长方得于自利 自利已后无悔心
仁今身体甚尪羸 定取命尽当不久
真实仁今千分死 福德悕或一分存
但多布施承事天 于诸火神修祭祀
如此或得大功德 用学禅定作何为
求胜出家道甚难 调伏自心亦不易
魔王如是向菩萨 种种诸语而称扬
菩萨时以微妙言 音声巧密报于彼
波旬不善汝放逸 求自利故行世间
汝之于此福德心 终无微尘等求觅
若欲求于福德者 岂可发吐如是言
我观死苦犹若生 实无一念怖于尽
若诸众生皆灭没 我心终不暂时回
今架欲海建大桥 精勤勇猛修梵行
所以风灾起天下 尚能干竭一切流
况此身内津血间 其汁宁得不枯涸
脂髓润泽于先竭 然后皮肉方乃干
肉消皮立气力微 心意乃可得寂定
增长一切精进者 唯有入于三昧门
我今欲行是行时 望得至彼胜觉处
所以不惜此身命 汝须知我内净心
我心今有此至诚 智慧庄严甚牢固
世间未见有人辈 堪能断我此精进
我宁为死夺命休 不用长年在家活
丈夫宁当斗战死 终不命在为他降
健儿既能降伏他 降已更复何所畏
唯健能破诸怨敌 我当不久降汝魔
汝军第一是欲贪 第二名为不欢喜
第三饥渴寒热等 爱着是名第四军
策五即彼睡及眠 惊怖恐畏是第六
第七是于狐疑惑 嗔恚忿怒第八军
竞利及争名第九 愚痴无知是第十
自誉矜高第十一 十二恒常毁他人
波旬汝等眷属然 军马悉皆行黑暗
其有堕此恶行者 是彼沙门婆罗门
汝军恒常行世间 迷惑一切天人类
我今见汝彼军马 以妙智慧严胜兵
悉能降伏使无余 尽破于汝大军众
犹如水破坏瓶器 消散汝军亦复然
我心正念安如山 智慧方便皆成就
无放逸心而行行 汝何能得我瑕疵
尔时菩萨。复作如是思惟念言。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过去世时。求自利故。受于大苦。或心不喜。或复身心悉皆不喜。如是所受。彼诸沙门及婆罗门。不过此苦。如我今求自利益故。今受于此身意及心不喜等苦。若复来世有诸沙门及婆罗门。为自利故。所受身心一切苦时。不过于此。如我今求自利益故身心受苦。唯未证得上人之法。未得知见。未证增益。更复何道而取菩提。菩萨更复如是思惟。我念昔在父王宫内。观作田时。值一凉冷阎浮树荫。我见彼已。坐彼荫下。舍离一切诸欲染心。厌薄一切不善之法。起分别心。乐于寂定而生喜乐。证得初禅。我今可还念彼禅定。此路应向菩提之道。菩萨如是思惟念已。如法正观一心。而入彼之寂定。望因此道至于菩提。即说偈言
此法既非是离欲 亦复非正趣菩提
又非解脱之胜因 但是身心之苦本
若我于今欲修学 应当如昔观作田
坐彼阎浮树下荫 离染获证四禅定
尔时菩萨。复作如是思惟念言。彼之乐者。唯远诸欲及不善法。我今岂可不知彼乐。我今乃可证彼乐故。为欲成就一切知见。菩萨更复如是思惟。我欲成就知见乐者。应得生乐。但我羸瘦无有气力。岂可以身瘦无力故。能得彼乐。我今可为身求力故。而食粗食。或复煮豆。或[麩-夫+并]或糗。或油或酥而涂此身。然后求于暖水澡浴
尔时菩萨。语彼侍者婆罗门言。提婆仁者。我从今更不用如前饮食活命。我意欲求胜于此食。食以活命。或饮食糗[麩-夫+并]煮豆等。或酥油脂欲涂此身。及暖水浴。汝能为我办此事不。是时提婆白菩萨言。我今无有如是诸事。又我家贫。不能堪办此等诸物。兼复我今若即与仁。亦未卒得。仁但立誓。我当为仁方便求觅。菩萨问言。汝今令我作于何誓。是时提婆白菩萨言。若仁苦行讫了之时。得心愿满。仁于彼时。仁分法分。复至我家。当受我食。菩萨报言。如汝所愿
尔时提婆婆罗门。闻菩萨如是印可其已。即便奉辞菩萨而去。还诣向彼斯那耶那婆罗门家。到已语彼婆罗门言。仁者庶几复乐法行。今此聚落相去不远。有一沙门行大苦行。彼不食来。年月淹久。今欲求食。或饭糗[麩-夫+并]酥脂蜜等。或复煮豆及涂身油。并须澡浴。仁者今可与彼办之
尔时军将斯那耶那婆罗门家。有于二女。一名难陀(隋言喜)。二名婆罗(隋言力)。然彼二女。极大端正。可喜无比。世间少双。彼之二女。往昔曾闻。去此北方雪山之下。有一释种聚落处所。名曰迦毗罗婆苏都。彼城之内。有一释王。名为净饭。彼王第一最大夫人。名为摩耶。而彼夫人。生一太子。极甚端正。可喜绝殊。容貌非常。身黄金色。头顶上圆。犹如伞盖。鼻如鹦鹉。臂长至膝。一切身体。悉皆正等。诸根充备。犹如金象。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身。周匝而满八十种好。时彼太子。既诞生已。将向相师婆罗门所占者。其记云。此太子若在家者。必当得作转轮圣王治四天下作大地主。是时具得七宝。正法治化世间。若舍出家。必成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名称远闻。彼二女闻如此语已。早曾咨父。作如是言。今者既闻。如是释种。其子端正。可喜无双。彼太子可作我夫主
尔时军将斯那耶那。从彼提婆婆罗门边。传闻菩萨此消息已。语二女言汝姊妹等。心愿应成。所以者何。汝等今速。往诣于彼最大沙门苦行之处。何以故。汝至彼已。请彼沙门布施及食尊重供养。奉油并酥以用涂身。然后别供暖水澡浴。如是因缘。后应得成汝等心愿
尔时军将二女。闻父如是敕已。将于家常所有之食及油酥等。至于菩萨苦行之处。到已顶礼于菩萨足。将所赍食。奉上菩萨。作如是言。大善尊者。愿食于我此所奉食
尔时菩萨。从彼二女。受于食已。随意而食。取酥及油。涂摩其身。然后暖水以用澡浴。是时菩萨。以彼油酥。用涂摩身。各随毛孔。悉入其体。譬如土聚。或复疏沙泻酥及油。悉皆浸入。并不复现。如是如是。菩萨身体。所涂酥油。皆悉入尽。并不复现。菩萨是时犹未得复本形身相
尔时菩萨。饭食已讫。告彼二女。作如是言。汝姊妹等。藉此功德。欲求何愿。时彼二女白菩萨言。大善尊者。我等昔闻有一释种。生一太子。可喜端正。世所无双。我愿彼人作于我夫。菩萨报言。汝姊妹等。我即是彼释种太子。我从今去。愿不更受五欲之乐。我于当来。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欲转于无上法轮
是时彼女姊妹二人。闻此语已。白菩萨言。大圣仁者。此事若然。仁者必定得成于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已当至我等之家。愿见我等。我等当为尊者作于声闻弟子
菩萨复报彼二女言。如是如是。如汝姊妹二人所愿。从此已去。彼之二女。日别送食。以与菩萨。并将酥油。先以涂摩菩萨之身。然后别将暖水。洗浴菩萨身体。乃至渐渐。令菩萨复本身饰相
尔时菩萨告彼二女。作如是言。汝姊妹等。从今已去。莫作别意。将息身法。但送我食。何以故。我从今后。我若当共女人身根两相触者。无有是处。我意不乐。我意不然
是时有一牧羊之子。见于菩萨。以苦行故。身大瘦损。彼羊子。见菩萨如是大精勤苦。向于菩萨心生欢喜。即便长跪白菩萨言。大圣尊者。我今意欲承事尊者供养尊重。未审尊者纳受已不。菩萨报言。若知时者。汝欲所作。如是早办。时彼羊子。即为菩萨。涂摩身体。将羊乳汁。奉上菩萨。以用为食。又为菩萨。折尼拘陀大树之枝。插于地上。作于荫凉。时彼所折尼拘陀枝。因以菩萨威神力故。即从地生。更着枝柯叶花子等。皆悉具足。时人见之。唤彼树为羊子所种尼拘陀树
尔时菩萨。食粗食时。彼五仙人。共相谓言。悉达太子。今已失禅。复其本性。何况不失于持戒也。此今成是懈怠之人。不得寂定。心生愦乱。彼等如是平量讫已。于菩萨边。生疲倦心诽谤之心。舍离菩萨。而别他行。渐至向于波罗奈国。入鹿野园。而修禅定。而有偈说
彼等苦行五仙人 见于菩萨啖粗食
谓言无有禅定行 放逸自养五大身
原文链接:https://www.foxueonline.com/fojingyuanwen/benyuanbu/fobenxingjj/47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