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 《灌顶经》卷十云:“种恶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恶业,受报应而得病,痿困于床,苦楚万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过所招,咎由自取,非药石所能治愈,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报应病。 《灌顶经》卷十二记载,救脱菩萨告诉阿难说:“其世间人,痿黄之病,困笃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万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恶业,罪过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师,将病分为三种: 一者,四大增损病; 在《摩诃止观》卷八,单列“业病”一条,与四大不顺、饮食病、禅病、鬼病、魔病并列。 五恶是: 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恶。 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 业谢乃差:谢,指灭其作用,落谢之义。差,就是痊愈的意思。 从心生患者,多身体寒热、口燥等,心主口故。 |
||
|
原文链接:https://www.foxueonline.com/fofarumen/fojiaozhishi/180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